[发明专利]一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52439.1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99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刘飞;刘云啸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飞 |
主分类号: | C08F222/38 | 分类号: | C08F222/38;C08F220/54;C08F220/06;C08J9/26;B01J20/26;B01J20/30;A61K47/3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广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34 | 代理人: | 尹建民 |
地址: | 10002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子 印迹 聚合物 制备 方法 及其 产品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与应用。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将作为模板分子的yfqsmdk‑C10的短肽和甲基丙烯酸、N‑异丙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双丙烯酰胺、N‑叔丁基丙烯酰胺通过非共价键(氢键,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再加入适量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使得该短肽分子在聚合物的表面印迹,聚合反应结束后,然后用合适的溶剂(即萃取剂)洗脱在表面印迹的短肽分子,从而留下能够特异性识别该短肽分子的空腔;由于该短肽分子是一段在肿瘤表面高表达的一段短肽,因此,当洗脱短肽后,形成的空腔能够特异性识别在肿瘤表面高表达的短肽分子,从而最终实现所述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和靶向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还涉及由该制备方法制得的一种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及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制备肿瘤靶向药物载体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是人类生命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危害因素。最近几年,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来越高,目前针对癌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化疗、放疗等方法。其中化疗药物应用最为广泛,例如临床上使用的阿霉素,顺铂,紫杉醇等,然而,这些化疗药物既能够杀死癌细胞,同时对正常细胞也具有较大的毒性,从而在用药过程中会产生不利的毒副作用。因此,如何降低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是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使用时一个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增加药物分子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方法,为了增加药物分子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人们通常采用以下解决方案:其一,对药物分子的本身结构用靶分子进行修饰,其二,采用具有靶向性的纳米药物载体装载药物,待载体到达肿瘤组织附近时会释放药物分子,从而达到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杀伤效果。其中,对药物分子本身的化学修饰可能会改变其对肿瘤组织的杀伤效果,因此,临床上大部分肿瘤靶向给药是通过纳米药物载体来实现的,以在不改变药性药效的前提下保证药物分子对肿瘤组织的靶向释放。
其中,纳米药物载体主要利用纳米颗粒的小尺寸效应和高比表面效应改善药物的吸收并控制药物的释放,同时利用载体的屏蔽作用实现对药物的保护,因此,纳米药物载体与传统药物剂型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各方面:(1)纳米药物载体的尺寸小,容易进入细胞内而实现高疗效;(2)纳米药物载体的比表面积大,黏附性强,有利于局部用药时滞留性的增加,从而延长药物与消化道壁的接触时间并增大接触面积,最终提高药物口服吸收的生物利用率;(3)水溶性差的药物在纳米药物载体中的溶解度相对增强,从而避免使用常规乳化增溶剂,并因此避免了常规乳化增溶剂的毒副作用;(4)纳米药物载体一般具有多孔、中空、多层等结构特性,易于药物的缓释控制;(5)纳米药物载体可消除特殊生物屏障对药物作用的限制。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MIT)是指制备对某一特定的目标分子(又称为模板分子或印迹分子)具有选择性的聚合物的技术,其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预定性: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在聚合之前即已进行选择,所以这种预定性就决定了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制备不同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2)特异性识别:MIP是按照模板分子的构型聚合的,因此它的特异性识别位点和空腔能够专一性识别模板分子;(3)实用性:MIP的稳定性好,不易受高温、酸碱的影响;与天然生物分子如酶和底物、抗原和抗体、受体和激素相比,MIP能够抵御比较恶劣的环境影响,而且贮存条件温和,能够长时间保留识别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制备得到纳米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模板分子的“印迹腔”,当分子印迹聚合物应用到有模板分子存在的体系中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就能选择性吸附模板分子,从而将模板分子(目标分子)与其它物质分离。
在现有技术中,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时至少需要使用以下反应试剂:模板分子(template);功能单体(Functional monomer);致孔剂(溶剂);交联剂(Crosslinking);引发剂(Initiator),各反应试剂的功能如下表1所示。
表1各反应试剂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飞,未经刘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24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