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花生油品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52214.6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9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王传堂;唐月异;王秀贞;吴琪;孙全喜;王志伟;张欣;刘婷;宋国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359 | 分类号: | G01N21/359;G01N21/31;G01N21/3577;G01N21/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陈永宁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花生油 油酸 近红外光谱模型 亚油酸过氧化 种检测 光谱分析技术 近红外扫描 准确度 快速测定 质量安全 过氧化 亚油酸 检测 食用油 构建 光谱 扫描 保证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花生油品质的方法,属于光谱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检测花生油品质的方法,是对待测花生油进行近红外扫描,将扫描后的光谱导入构建的花生油油酸、亚油酸、过氧化值和酸值的近红外光谱模型中,经分析获得花生油品质。本发明方法建立的近红外光谱模型可以快速测定花生油油酸、亚油酸过氧化值和酸值,且测定结果误差小,准确度高,数值可靠,通过检测花生油中油酸、亚油酸过氧化值和酸值能够判断花生油的品质,进而保证食用油质量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谱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花生油品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花生是世界上主要的油料作物,也是优质植物油和高消化率蛋白质的重要来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注重食用油的“口感、营养、健康和方便”。
与普通花生相比,高油酸花生更加有益人体健康,高油酸花生食用油和食品能够保持花生良好的风味经久不衰,货架期显著延长,因此深受消费者和加工商欢迎,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选育、推广种植和应用高油酸花生的热潮。
按美国育种家的说法,高油酸花生油亚比应不低于9。一般认为高油酸花生油酸含量应不低于72%、亚油酸含量不高于7.7%。花生油脂肪酸测定常用色谱法,不仅需要消耗化学试剂,而且耗时长。近红外法测定完整花生子仁脂肪酸含量已有报道,如需测定液体则需专门仪器并配备相应模型。
此外,与其他植物油一样,花生油在加工、流通和保存期间被氧化会导致风味、颜色和质地的劣变,产生的氧化脂质会危害人体健康。过氧化值(PV)和酸值(AV)是两项衡量食用油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过氧化物是油脂在氧化酸败过程中生成的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可分解成较短碳链的醛、酮、酸等,对过氧化值的测定可衡量油脂氧化酸败的程度。食用油过氧化值过高,即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过氧化物)含量过高。食用高过氧化物油脂可引起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因此食用油中过氧化物含量高低直接影响油的品质。
对花生油的油酸、亚油酸、过氧化值和酸值进行检测有助于评判花生油品质的好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建立一种检测花生油品质的方法,对花生油的油酸、亚油酸、过氧化值和酸值进行准确分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检测花生油品质的方法,对待测花生油进行近红外扫描,将扫描后的光谱导入构建的花生油油酸、亚油酸、过氧化值和酸值的近红外光谱模型中,经分析获得花生油品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花生油油酸、亚油酸、过氧化值和酸值近红外光谱模型由以下方法构建而成:
(1)调兑不同油酸、亚油酸含量的花生油和不同新陈程度的花生油;
(2)对上述花生油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测定,收集近红外光谱信息;
(3)检测调兑的不同油酸、亚油酸含量花生油样品的油酸、亚油酸值的化学值和调兑的不同新陈程度花生油样品的过氧化值、酸值的化学值;
(4)分别对花生油样品的油酸、亚油酸、过氧化值和酸值的化学值和(2)中采集的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拟合光谱处理,用偏最小二乘法优化建立模型,反复采用内部交叉验证剔除奇异点,通过比较样品预测值与化学值的R2和RMSECV衡量模型质量,筛选最佳模型;
(5)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近红外光谱扫描参数为:扫描谱区范围4000~12000cm-1,扫描次数64次,分辨率8cm-1。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不同油酸、亚油酸含量的花生油的调兑方式及油酸亚油酸含量的化学值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未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22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