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行汽车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49518.7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7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郑翔;丁晓霖;龚俊杰;吴子今;于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F5/02 | 分类号: | B60F5/02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00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行 汽车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汽车及其使用方法,在主车身上设有传动装置布置舱,传动装置布置舱的前后端分别设有横向布置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两侧均设有传动轴,固定支撑连杆固定于主车身上,车轮摆动支撑杆与固定支撑连杆铰链连接;车轮摆动支撑杆上设有环形锥齿轮,传动轴的动力输出端与车轮摆动支撑杆的环形锥齿轮的输入端连接;车轮摆动支撑杆设有球绞,球绞上装有球绞转向器,球绞转向器上安装侧翼驱动电机;分动器与侧旋翼、轮毂支撑杆连接在一起。通过本发明,与传统的飞行汽车相比,既能使车辆正常、灵活的在道路上行驶,也使其具有良好的升空和悬停性能,通过调节四个侧旋翼的摆动角度更好的实现方向的操纵,实现陆、空两种交通形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陆空两用的载人式飞行器设计,能实现载人工具的空中飞行和地面行驶,具体是一种飞行汽车及其使用方法,属于交通运输领域。
背景技术
从第一辆汽车诞生至今,人们就对飞行汽车进行了大量探索。面对日益拥堵的道路交通,各国都在积极研发飞行汽车,这已经成为未来交通的大势所趋。目前,各国研制出来的飞行汽车大致分为:滑翔式飞行汽车和旋翼式飞行汽车。滑翔式飞行汽车是在现有汽车车身的基础上,外加装一对机翼、尾翼和推进装置,起飞时需要一定的助跑距离和起飞速度,鉴于现有的道路条件和环境不适合推广。旋翼式飞行汽车通过在车身顶部加装直升机旋翼达到飞行目的,但其在地面上行驶时缺乏机动性,起飞准备时间过长,也得不到推广。上述两种类型的飞行汽车质量过大,制造时耗费额外的材料,同时运行时也消耗大量能源,得不到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方便的飞行汽车及其使用方法,从而有效克服滑翔式和旋翼式飞行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使其起飞时既不需要宽阔的道路条件,也不会额外增加车体质量,方便飞行驾驶的同时也能增加其在地面道路行驶的机动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飞行汽车,其特征是:包括轮毂、侧旋翼、主车身、轮毂支撑杆、分动器、乘员舱、乘员舱支撑底座、固定支撑连杆、车轮摆动支撑杆;所述主车身上设有传动装置布置舱,传动装置布置舱的前后端分别设有横向布置的驱动电机;
所述驱动电机的两侧均设有传动轴,传动轴的动力输入端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固定支撑连杆固定于主车身上,车轮摆动支撑杆与固定支撑连杆铰链连接;所述车轮摆动支撑杆上设有环形锥齿轮,且环形锥齿轮为半圆形,传动轴的动力输出端与车轮摆动支撑杆上的环形锥齿轮的输入端啮合连接;所述车轮摆动支撑杆上设有球绞,球绞上装有球绞转向器,球绞转向器上安装侧翼驱动电机,侧翼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分动器连接在一起;所述分动器与侧旋翼、轮毂支撑杆连接在一起;轮毂支撑杆均匀分布焊接在轮毂四周;
轮毂支撑杆和侧旋翼同时连接在分动器上,分动器与侧翼驱动电机配套,两者配有电磁模块;当飞行汽车在空中飞行时,分动器与侧旋翼结合、与轮毂支撑杆分离,侧旋翼获得动力并旋转;当飞行汽车在地面行驶时,分动器与轮毂支撑杆结合、与侧旋翼分离,带动轮毂的旋转,飞行汽车前进;
所述分动器上加工有三段直齿,上段直齿加工在上端面10-15cm处的面上,中段直齿加工在离上段直齿10-15cm的面上,下段直齿加工在下端面处;分动器的下段直齿与侧翼驱动电机啮合,分动器的中段直齿与轮毂支撑杆啮合时,分动器与侧旋翼脱离,此时轮毂获得动力,侧旋翼没有动力;当分动器在电磁力的作用下上移,上段直齿与侧旋翼结合,中段直齿与轮毂支撑杆分离,此时,侧旋翼获得动力,轮毂支撑杆没有动力;
所述乘员舱支撑底座设置于主车身上部,乘员舱支撑于乘员舱支撑底座上;所述主车身的中部开有锥形通孔,锥形通孔内安装有主支撑杆,主支撑杆固定安装有主翼电机,主翼电机上设有主机翼,主机翼连接于主翼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
还设有车载蓄电池,所述车载蓄电池与驱动电机、侧翼驱动电机、球绞转向器、分动器、主翼电机电连接。
所述环形锥齿轮的锥型齿加工在侧面,环形锥齿轮一端焊接在车轮摆动支撑杆上,一端与传动轴端部的锥齿啮合,形成动力传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95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