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尼泊金羟肟酸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钨矿浮选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49244.1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3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余新阳;王礼平;胡琳琪;王浩林;王强强;黄志强;何桂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59/10 | 分类号: | C07C259/10;B03D1/016;B03D101/02;B03D103/04 |
代理公司: | 赣州凌云专利事务所 36116 | 代理人: | 曾上 |
地址: | 34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尼泊金 羟肟酸 浮选 制备 钨矿 氢氧化钠溶液 节约药剂 选矿指标 盐酸羟胺 粗产品 氧化矿 选矿 提纯 细粒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浮选领域,具体是一种尼泊金羟肟酸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钨矿浮选中的应用。本发明尼泊金羟肟酸的制备方法包括:准备原料;制备盐酸羟胺与氢氧化钠溶液;制备尼泊金羟肟酸粗产品;提纯尼泊金羟肟酸四步骤。本发明的尼泊金羟肟酸具有较强捕收能力,适用浮选难选细粒氧化矿,能改善浮选效果与选矿指标,节约药剂,降低选矿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浮选领域,具体是一种尼泊金羟肟酸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钨矿浮选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钨是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其产业发展关系着国家经济命脉与国防安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钨资源国,占有全球近62%的钨资源储量,但同时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钨资源供给国,长期以来供应着全球80%左右的钨资源量,导致我国现有钨资源储量与供应存在严重不匹配。我国黑钨主要采用重选法回收,但黑钨细泥的重选回收率却仅在45%以下,选矿厂在矿泥中损失的钨高达20%。浮选被普遍认为是黑钨细泥最高效经济的回收方法之一,而捕收剂则是实现黑钨细泥浮选回收的技术核心,选择有效的捕收剂对于提高黑钨矿浮选指标至关重要。有资料表明,我国白钨矿储量占全国钨保有储量的68%,另外还有9.26%的黑、白钨混合矿石。虽然我国白钨矿储量大,但绝大部分品位低,80%以上的品位≤0.4%,且矿物组成复杂、嵌布粒度较细,矿石性质复杂,选矿难度大。我国白钨选矿仍以浮选法为主,目前白钨浮选法工业应用成熟、生产指标比较理想。但由于在白钨矿浮选过程中,脉石矿物与白钨矿天然可浮性非常相近,导致浮选分离难度大、精矿质量差、回收率低等,因此,新型高效的捕收剂研究对白钨矿浮选意义重大。
常见的钨浮选捕收剂类型主要有脂肪酸、胂酸及膦酸类捕收剂、羟肟酸、其它螯合类捕收剂和组合捕收剂等。目前,钨浮选大多数捕收剂存在对矿泥敏感、捕收能力较弱、选择性较差、药剂成本高等问题与不足。因此,新型、高效的捕收剂研究与开发对提高我国钨矿资源综合利用率、缓解钨资源压力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羟肟酸类捕收剂在氧化铜矿、赤铁矿、针铁矿、黑钨矿、锡矿、钙铁矿、铌铁矿、稀土矿浮选领域的应用均有报道,研究认为羟肟酸或其碱金属盐能与Cu2+、Fe3+等离子生成螯合物,生成0,O五元环络合物吸附于矿物表面,使矿物表面疏水性增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尼泊金羟肟酸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钨矿浮选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尼泊金羟肟酸捕收剂对钨矿等氧化矿有很强的捕收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尼泊金羟肟酸,分子式为C7H7NO3,分子结构如式-Ⅰ所示,
制备所述尼泊金羟肟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原料,以尼泊金甲酯、盐酸羟胺与氢氧化钠为原料,三种原料的摩尔比为1.0:1.1~1.5:2.2~3.0;
(2)制备盐酸羟胺与氢氧化钠溶液,将盐酸羟胺溶于的蒸馏水中,磁力搅拌、搅拌速度500r/min~1000r/min,30℃油浴恒温加热,在30min内分3批加入所需氢氧化钠,然后待其充分游离;
(3)制备尼泊金羟肟酸粗产品,将式-Ⅱ所示结构的尼泊金甲酯加入步骤(2)所得的溶液中,油浴恒温加热、温度45℃~60℃、反应时间3h~5h,反应结束后,将所得反应溶液用硫酸酸化处理,得到尼泊金羟肟酸粗产品;
(4)提纯尼泊金羟肟酸,将步骤(3)所得尼泊金羟肟酸粗产品在70℃条件下用无水乙醇溶解,然后缓慢滴加70℃蒸馏水,并不断搅拌,待其出现白色不溶物停止滴加,补加一滴无水乙醇,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将过滤所得沉淀物按步骤(4)的方法重复提纯2~3次,即可得到高纯度尼泊金羟肟酸。
所述的尼泊金羟肟酸作为捕收剂应用于钨矿的浮选中,浮选中矿浆pH为6~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92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