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的高隔振性能汽车座椅悬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45963.6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1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邓兆祥;妥吉英;张河山;杨攀;殷宏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N2/50 | 分类号: | B60N2/50;B60N2/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4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高隔振 性能 汽车座椅 悬置 结构 | ||
本发明的一种可调的高隔振性能汽车座椅悬置结构,属于车辆座椅领域,包括下安装板、上安装板、高度调节组件、下移动板、工作点调节组件、上移动板、准零刚度组件和安装支座;高度调节组件可使座椅适应不同身高的驾乘人员,设置在下安装板,以竖直升降下移动板;工作点调节组件可使座椅适应不同体重的驾乘人员,设置在下移动板,以竖直升降上移动板;安装支座固定于上安装板;准零刚度组件由正刚度弹簧、负刚度机构组成,正刚度弹簧的两端分别作用于上移动板和安装支座,负刚度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下移动板和安装支座。本发明在设定的工作点附近具有准零刚度特性,能很好的隔离低频、中频、高频振动,且能适应不同体重、身高的驾乘人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座椅技术领域,适应于乘用车、商用车等驾乘人员座椅隔振,具体涉及一种可调的高隔振性能汽车座椅悬置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主要包括被动座椅、主动座椅、半主动座椅。传统的被动座椅悬架主要有靠背式和下置剪式,结构比较简单,但固有频率较高且固有频率固定,舒适性不好;主动座椅由于刚度和阻尼可调,舒适性很好,但结构比较复杂,成本较高,消耗的能量多;半主动座椅的性能介于传统被动座椅与主动座椅之间,但结构比传统被动座椅复杂,性能不如主动座椅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应用于被动座椅的可调的高隔振性能汽车座椅悬置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不需要消耗能量,与此同时,其在静平衡位置附近还具有准零刚度,可以隔离从低频到高频的振动,提升舒适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的高隔振性能汽车座椅悬置结构,包括固定在汽车底板的下安装板、承载汽车座椅的上安装板以及位于下安装板与上安装板之间且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高度调节组件、下移动板、工作点调节组件、上移动板、准零刚度组件和安装支座;所述高度调节组件设置在下安装板,以竖直升降下移动板;所述工作点调节组件设置在下移动板,以竖直升降上移动板;所述安装支座固定于上安装板,用于安装准零刚度组件;所述准零刚度组件由竖直安装的正刚度弹簧、水平安装的负刚度机构组成,正刚度弹簧的两端分别作用于上移动板和安装支座,负刚度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下移动板和安装支座。
进一步,所述正刚度弹簧的轴线位于汽车座椅的中心;所述负刚度机构为至少两个,沿正刚度弹簧轴线对称布置,且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进一步,所述负刚度机构由左挡板、导向套、压缩弹簧、右挡板、调整螺母组成,导向套内设置有压缩弹簧,其两端分别设置左挡板和右挡板,左挡板与安装支座铰接连接,右挡板与设置在下移动板的侧板铰接连接,调整螺母与导向套外壁螺纹旋接,以调节弹簧压缩量。
进一步,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由下螺杆、下导向柱、下转动机构组成,下螺杆的一端与下安装板可转动设置,另一端穿设于下移动板并与之螺纹连接,由下转动机构驱动下螺杆旋转带动下移动板在下导向柱上做竖直升降运动。
进一步,所述工作点调节组件由上螺杆、上导向柱、上转动机构组成,上螺杆的一端与下移动板可转动设置,另一端穿设于上移动板并与之螺纹连接,由上转动机构驱动上螺杆旋转带动上移动板在上导向柱上做竖直升降运动。
进一步,所述下转动机构、上转动机构采用齿轮副结构,由大齿轮、小齿轮、调节杆组成,所述下螺杆、上螺杆分别设置有所述的大齿轮,所述下安装板、下移动板分别设置有所述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与大齿轮啮合传动的小齿轮,所述大齿轮、小齿轮为锥齿轮,且大锥齿轮的齿数是小锥齿轮齿数的2-4倍。
进一步,所述下转动机构、上转动机构采用蜗轮蜗杆副,由蜗轮、蜗杆组成,所述下螺杆、上螺杆分别设置有所述的蜗轮,所述下安装板、下移动板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蜗轮啮合传动的所述的蜗杆。
进一步,所述下螺杆与下安装板之间、所述上螺杆与下移动板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为推力球轴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59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