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莱氏拟乌贼苗种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41984.0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26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琳;陈四清;翟介明;孙礼娟;肖志忠;葛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23K50/80;A23K10/2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莱氏拟 乌贼 苗种 培育 方法 | ||
1.一种莱氏拟乌贼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亲体驯养和强化培育;B、受精卵采集;C、受精卵孵化;D、苗种培育;
步骤B包括以下小步:
a)在培育池中摆放受精卵附着基,所述附着基为树枝;
b)将挂卵的附着基移出,并补充等数量的新附着基;
步骤C包括以下小步:
c)将附着基上带有卵团的部位截取下来,消毒后用清水冲洗;
d)将冲洗后的带有卵团的附着基系到细绳上,细绳两端系到网箱两侧,进行孵化;
e)孵化至6-9d,卵型固定,卵节明显时,沿着卵鞘与附着基的结合部位以5-8个卵鞘为一组剪开,放至筐中继续孵化;
f)20d左右苗种陆续孵出,成为幼体;
在孵化前期,即,孵化0-15d,间隔3-4d倒箱或倒筐一次;孵化后期,即,孵化16d之后,进行分筐;
步骤C满足条件:
水温22-26℃;消毒满足条件:将卵团放入400-500ppm的碘液中消毒40-60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莱氏拟乌贼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步a)中附着基为杨树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莱氏拟乌贼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包括以下小步:
g)将幼体转入苗种培育池培育;
h)幼体30-40日龄,进行倒池,并结合进行分池;
步骤D中使用糠虾、中华原钩虾和脊尾白虾作为幼体饵料;饵料的投喂方式为:2-30日龄投喂糠虾,20-50日龄投喂中华原钩虾,40日龄后开始投喂脊尾白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莱氏拟乌贼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20-30日龄和40-50日龄,饵料投喂时先投喂大个体品种,20-30min后再投喂小个体品种;投喂1-2次/日;换水2-4次/日,清底1次/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莱氏拟乌贼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饵料的投喂量使得池中有活饵剩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莱氏拟乌贼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满足条件:培育密度为500-600只/m3;采用流水培育,换水量随幼体的生长逐步从100%-200%增加至400%以上;水温19-26℃,日温差小于1℃,pH 7.8-8.2,盐度28-32,溶氧量6mg/L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莱氏拟乌贼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小步中,网箱的规格使得水流交换良好且卵鞘漏不出;所述e)小步中,筐的规格为:直径30-40cm,筐高10-15cm,筐眼直径2-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莱氏拟乌贼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满足条件:捕捞的野生亲体满足条件:亲体色泽正常、活动能力强、摄食积极、体重700g以上;驯养和培育满足条件:密度3-5只/m3水体,雌雄比为1:1-1:1.5,水温20-26℃,盐度28-32,pH7.8-8.2,溶解氧>5mg/L,光照强度400lx-800lx;采用流水培育,水交换量为400%-700%;饵料为活鱼、活虾,日投喂量为乌贼体重的2%-3%,投喂2次/日,每天清理粪便、残饵和死亡个体并彻底换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莱氏拟乌贼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D、苗种培育之后的E、日常管理步骤:每月根据养殖密度倒池或分池1次;苗种胴长达到5-6cm,即可出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198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蜜蜂饲喂器
- 下一篇:一种提高海水鱼品质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