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插电式强混汽车的动力系统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36219.X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79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朱杰;梁伟;邓承浩;刘杰;肖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20/20 | 分类号: | B60W20/20;B60W10/06;B60W1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电式强混 汽车 动力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插电式强混汽车的动力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控制过程:车辆在串联驱动模式下,当检测到发动机和发电机反馈的扭矩均为正值时,说明发电机并没有发电而是在拖动发动机转动,此时,控制发动机停机,可避免损耗更多电量。可见,本发明可结合发电机反馈扭矩判断是否需要发动机停机,从而达到合理切换、节约电能和安全行驶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驱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电式强混汽车的动力系统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非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枯竭和汽车排放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加剧,人类面临着石油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双重挑战。推进低能耗、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车作为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及排放的有效手段已成为各界的共识。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方案中,混合动力系统兼具纯电动系统的环保节能和传统动力系统的较长续驶里程两大优势,无疑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在强混系统中,一般配备两个机械动力源:发动机和电机,以及一个电力源:动力电池。为了降低油耗、减少排放,尽量使发动机工作在高效区,在较低负荷区域关闭发动机而采用纯电动行驶。所以,在满足驾驶员需求时,发动机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启动发电或者直接驱动,即,车辆驱动模式会在纯电动以及串并联驱动中来回切换。
强混系统中纯电动行驶里程一般在50到80公里,当电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发动机启动进行充电以补充电能,车辆进入串联驱动模式;当车辆处于高速行驶过程,且驾驶员需求较大时,离合器结合发动机直接参与驱动,车辆进入并联驱动模式。为满足驾驶员需求,根据车辆状态,驱动模式会在纯电动驱动、串联驱动、并联驱动间切换。
以往相似构型的强混汽车动力系统,在剩余油量已经不足但动力系统仍需要发动机助力或者发电时,发电机依旧会拖动发动机启动,造成发电机拖动发动机转动的情况,从而损耗更多的电量,而由于剩余油量的采集误差较大,仅用剩余油量信息来判断是否控制发动机启停并不合适,更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插电式强混汽车的动力系统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是根据驾驶员需求、发动机和电机反馈情况,控制发动机运行状态及前桥离合器状态,从而更安全地进行驾驶驱动模式切换,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损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插电式强混汽车的动力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控制过程:车辆在串联驱动模式下,当检测到发动机和发电机反馈的扭矩均为正值时,控制发动机停机。
优选地,在上述动力系统控制方法中,车辆在串联驱动模式下,当剩余油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且当检测到发动机和发电机反馈的扭矩均为正值时,控制发动机停机。
优选地,在上述动力系统控制方法中,车辆在纯电动驱动模式下,当剩余油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且驾驶员需求功率超出电驱动功率第三预设值时,控制发动机启动,使车辆进入串联驱动模式。
优选地,在上述动力系统控制方法中,车辆在串联驱动模式下,当剩余油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且驾驶员需求扭矩超出发动机发电扭矩阈值时,控制前桥离合器结合,使车辆进入并联驱动模式。
优选地,在上述动力系统控制方法中,车辆在并联驱动模式下,当剩余油量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前桥离合器断开,使车辆由并联驱动模式切换至串联驱动模式。
本发明提供的插电式强混汽车的动力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控制过程:车辆在串联驱动模式下,当检测到发动机和发电机反馈的扭矩均为正值时,说明发电机并没有发电而是在拖动发动机转动,此时,控制发动机停机,可避免损耗更多电量。可见,本发明可结合发电机反馈扭矩判断是否需要发动机停机,从而达到合理切换、节约电能和安全行驶的目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62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