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水稻高产相关的分支酸变位酶核苷酸序列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34477.4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9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鲁迎青;官山;许云章;高广通;王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N15/11;C12N15/6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白艳 |
地址: | 1000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高产 相关 分支 变位 核苷酸 序列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水稻高产相关的分支酸变位酶核苷酸序列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筛选具有不同产量性状的水稻的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1)检测待测水稻基于特异基因片段的基因型;所述特异基因片段位于水稻基因组中,为OSCM3,存在OSCM3_a和OSCM3_b两种等位形式,所述OSCM3_a如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所述OSCM3_b如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2)进行如下判定:在毗邻生长条件下比较两个基因型,为OSCM3_b纯合型的水稻群体的平均产量高于基因型为OSCM3_a纯合型的水稻群体的平均产量。实验证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有效筛选具有不同单株产量性状的水稻,且操作简单,准确率高,在水稻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与水稻高产相关的分支酸变位酶核苷酸序列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培育高产作物的需求与日俱增。水稻(Oryza sativa L.)是地球上多数人依赖的主食来源之一。在水稻中寻找影响高产的基因组片段,并建立有效评估该基因组片段对产量影响的具体方法,对分子育种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育种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亲本材料对最终培育出具高产性状的水稻品种有重要的价值。目前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已经为获得水稻中影响高产性状的基因组成分、深度利用水稻基因的自然变异提供了可能。
在实践中,育种方法大多依赖可见性状或/和分子标记。对与产量相关基因的鉴定目前大多局限于对突变体的分析等手段。由于影响水稻产量性状的因子较为复杂,多种基因的作用和环境对它们的影响均可能使有效评价基因组片段对产量的影响变得困难。显然对产量而言,分子育种的一个制约因素是在大田条件下采取有效的实验设计,以便确定哪些基因或分子片段适合作为选择条件。结合水稻在大田的表现与其功能基因的定量研究对农业育种可以起到指导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个被证明可以增加水稻产量的基因序列及其专用特异引物对,并以此为例建立了一个有效评价基因序列影响产量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筛选方法适于选择高产的水稻(方法甲),包括如下步骤:
(1)检测待测水稻基于特异基因片段的基因型;所述特异基因片段位于水稻基因组中,存在至少OSCM3_a和OSCM3_b两种等位形式,所述OSCM3_a如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所述OSCM3_b如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
(2)进行如下判定:在邻近生长条件下,基因型为OSCM3_b纯合型的水稻群体的平均产量高于基因型为OSCM3_a纯合型的水稻群体的平均产量。
所述邻近生长条件为同一地理区域内相邻且同等生长条件。
本发明所提供的筛选方法适于选择高产的水稻(方法乙),可包括如下步骤:
(1)以待测水稻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下述特异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如果PCR扩增产物只有一种且如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则待测水稻的基因型为OSCM3_a纯合型;如果PCR扩增产物只有一种且如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则待测水稻的基因型为OSCM3_b纯合型;
(2)进行如下判定:在邻近生长条件下,基因型为OSCM3_b纯合型的水稻群体的平均产量高于基因型为OSCM3_a纯合型的水稻群体的平均产量。
本发明还可以提供一种高产水稻的筛选方法,为方法A或方法B;
所述方法A包括如下步骤:
(1)检测待测水稻基于特异基因片段的基因型;所述特异基因片段位于水稻基因组中,为OsCM3,存在OsCM3_a和OsCM3_b两种等位形式,所述OsCM3_a如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所述OsCM3_b如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
(2)进行如下判定:同等生长条件下,基因型为OsCM3_b纯合型的水稻群体的平均产量均高于基因型为OsCM3_a纯合型的水稻群体的平均产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44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