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粒子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34016.7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9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邵志恒;康净鑫;陈阳义;黄永毅;陈吓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路桥翔通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3/06 | 分类号: | C08F283/06;C08F220/06;C08F220/18;C08F228/02;C04B24/16;C04B103/3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秦华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翔***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粒子 羧酸 水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粒子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由不饱和羧酸化合物、不饱和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磺酸钠、链转移剂,丙烯酸丁酯、引发剂和水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其pH值为6‑8。所述纳米粒子型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混凝土有高分散、高减水效果的纳米粒子型聚羧酸减水剂,同时其工艺简单,易于产业化,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水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粒子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作为重要的建筑工程材料,为了适应多种环境的要求,需要提高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性能混凝土显得十分重要。使用高性能减水剂不仅保证新拌混凝土具有较高坍落度和高流动性,而且硬化混凝土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聚羧酸减水剂因其在低掺量下具有超分散性能,与混凝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所以它在日本、欧洲和北美的推广应用很快。
聚羧酸减水剂聚合物的主链一般为线性结构,结构中保持了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平衡,而侧链上一般带有极性基团,梳型的分子结构在水溶液中会产生较大的空间位阻作用,而连接在主链上的低碳脂肪链等,具有疏水作用,对水溶性影响较小,可降低水分子渗透作用,调节减水剂表面活性作用,并能影响减水剂的分散性、分散保持性和引气性。基于上述分析,通过选择单体种类、合成方法、官能团种类及位置、设计减水剂的分子量分布及分子量大小、分子组装结构等影响减水剂宏观性能的各个因素,来获得所需的高性能减水剂。
但是,传统减水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减水率、低引气、高保坍、低缓凝等性能有待进一步加强。另外,聚羧酸减水剂产品性能的稳定性较差,且复配时,对引气剂、消泡剂的选择性较强,这是因为聚羧酸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聚醚类聚羧酸普遍存在坍落度损失大,泌水,离析抓底,耐久性、抗泥性能和混凝土外观质量较差等问题。
近年来对纳米粒子型减水剂的研究、专利报道并不多。中国专利申请CN106565921A公开了一种聚羧酸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该产品所得到的的纳米粒子在水中微观形态呈线形,应用在混凝土中,保坍时间长,还具有优异的抗泥性能,但是其制备过程复杂,价格昂贵。中国专利申请CN105037658A合成了一种具有高减水性能的减水剂,但是其保坍性能较差,净浆流动度经时损失大。而且所合成的减水剂抗泥性能一般,对水泥性能适应性较差。
综上所述,这些专利申请合成的减水剂抗泥性能较差,对原材料变化适应性较差。同时现有的纳米减水剂合成工艺成本较高,条件苛刻,添加了乳化剂,后处理复杂,以及易导致环境污染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水泥混凝土有高分散、高减水效果的纳米粒子型聚羧酸减水剂,同时其工艺简单,易于产业化,环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粒子型聚羧酸减水剂,其由不饱和羧酸化合物、不饱和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磺酸钠、链转移剂,丙烯酸丁酯、引发剂和水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pH值为6-8;优选的,pH值为7。
进一步,所述不饱和羧酸化合物、不饱和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磺酸钠、链转移剂,丙烯酸丁酯、引发剂和水的重量比为(9.5-20):(102.5-200):(1.5-3.6):(0.5-1.0):(30-50):(0.5-2):(222-350)。在该比例下,具有更好的减水分散效果。
进一步,所述不饱和羧酸化合物为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
进一步,所述不饱和聚醚为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异戊烯基聚氧乙烯醚、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或者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
任选的,所述链转移剂为巯基丙酸或巯基乙酸;
任选的,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或过硫酸钾。
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路桥翔通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路桥翔通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40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