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烧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29900.1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2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桂荣;刘礼发;曾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A47J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林祥 |
地址: | 31201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方法 烹饪 器具 | ||
一种干烧控制方法,检测到干烧信号后,记录此时的锅底温度T1,并改用低功率加热;在预设时间内,持续检测锅底温度T2,若检测到锅底温度T2比T1下降一预设值,则将程序恢复至检测到干烧信号前的控制程序,并结束本干烧控制方法;反之则继续以低功率加热,在到达该预设时间后,检测锅底温度T3,若检测到检测锅底温度T3达到一预设温度,则确认发生干烧,停止加热;若未达到该预设温度,则恢复检测到干烧信号前的控制程序。本申请依据锅底的温度来判断烹饪器具是否真的处在干烧过程,能够纠正检测过程中的失误,不影响用户的正常烹饪过程。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烹饪器具使用的干烧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干烧是指烹饪器具锅内没有放入水或烹饪食材进行加热的操作。烹饪器具在使用时,由于用户的疏忽难免会发生干烧情况,干烧现象的发生会造成锅具的使用寿命受损,尤其是当使用的是电磁加热式的不锈钢发热内锅,由于不锈钢锅导热系数低,锅底发热区域温度会迅速上升,会发生锅体表面变色,发黑,甚至锅底高温冒烟,高温熔线圈盘等不良后果热量等,影响用户使用。现有的烹饪器具为了及时控制干烧情况,使用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判断是否发生干烧,当检测到发生干烧时,则进入干烧保护程序,停止加热,以防止锅体干烧快速升温而损坏烹饪器具。但是,实验表明由于烹饪器具环境温度、食物自身的差异、及温度检测装置的差异等,有可能发生干烧检测出现错误,即实际并没有发生干烧,却由于前述原因检测到干烧,将原本需要正常烹饪的程序因为检测到发生干烧而进入了干烧保护程序,影响到用户的烹饪效果。
还有一种情况,检测到发生干烧后,用户及时地加入了烹饪食材,已经改变了干烧状态,用户希望能够继续正常的烹饪程序,但是因为检测到发生干烧,烹饪器具还是进入了干烧保护程序,用户需要重新设置才能继续正常烹饪,这种情况同样影响了用户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增加合理的干烧控制方法。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干烧控制方法,检测到干烧信号后,记录此时的锅底温度T1,并改用低功率加热;在预设时间内,持续检测锅底温度T2,若检测到锅底温度T2比T1下降一预设值,则将程序恢复至检测到干烧信号前的控制程序,并结束本干烧控制方法;反之则继续以低功率加热,在到达该预设时间后,检测锅底温度T3,若检测到检测锅底温度T3达到一预设温度,则确认发生干烧,停止加热;若未达到该预设温度,则恢复检测到干烧信号前的控制程序。
本申请在检测到干烧之后,依据锅底的检测温度来判断烹饪器具是否处在真正的干烧过程,当温度下降或者一定时间后温度是在一合理的范围,则判断没有干烧或没有干烧,则进入正常烹饪程序。可以纠正检测过程中的失误,不影响用户的正常烹饪过程。
依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预设时间为4-8分钟。4-8分钟为合理的检测时间,时间过短,会因为加热时间不够导致温度不够,无法正确判断;时间过长,会有安全隐患。
依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预设时间为5分钟。5分钟为优选方案。
依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低功率加热以间隔加热的方式降低功率,加热3S-8S,停止8S-30S。低功率既可以保持温度上升,又不会使温度上升多块导致干烧时造成安全问题。
依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低功率加热是采取以1200瓦,加热3S停止20S的方式。
依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预设温度为100°至120°。经多次试验,100°至120°为合理的温度,时间过低,会有误判的可能性;时间过高,会有安全隐患。
依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预设值为2-5°。经多次试验,2-5°为合理的预设值,避免误判。
依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预设值为5°。5°为优选方案。
依据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当确认发生干烧时,提示用户发生异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99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