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震座椅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25070.5 | 申请日: | 201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2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邓华夏;邓家磊;岳瑞;张进;马孟超;钟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N2/54 | 分类号: | B60N2/5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张帆 |
地址: | 23004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杆 减震装置 下端 座椅本体 车辆驾驶舱 减震座椅 上端 底座 车辆底盘 弹性抵接 底部连接 上端固定 驾驶舱 连接件 内顶部 车顶 平齐 竖直 座椅 地雷 车轮 坦克 震动 伤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震座椅,包括滑杆、减震装置和座椅本体,所述滑杆设有多根,并分别竖直悬设在车辆驾驶舱内且分布在所述座椅本体的两侧或/和后侧,每个所述滑杆的上端均与车辆驾驶舱内顶部固定连接,其下端相互平齐,并分别在下端端部连接有底座,所述减震装置设有多个,且与多个所述滑杆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减震装置分别套设在对应的滑杆上,其下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底座的上端弹性抵接,所述座椅本体的下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对应侧滑杆上的减震装置的上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滑杆,并将滑杆悬设在车顶,其下端不与车轮驾驶舱内底部连接,可有效避免反坦克地雷对车辆底盘的直接震动造成对座椅上人员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部件领域,具体属于装甲车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甲车防雷座椅。
背景技术
反坦克地雷对军用车辆的车载人员是个严重的威胁,地雷产生的冲击波和冲击力通过车身或座椅等传递到车载人员身上,会造成人员受伤甚至是死亡。目前,对于军用车辆减振主要研究的还是车身的优化设计,而受限于车内空间,安装于军用车辆上的座椅大多没有专门的防雷减振装置。已有的专利中对于防雷减振座椅的研究大多结构复杂,且以被动式防雷减振座椅居多,因而研究一种半主动式可控的防雷减振座椅对于提高军用车辆车载人员安全系数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确保人员安全用以装甲车的具有防雷功能的减震座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座椅,包括滑杆、减震装置和座椅本体,所述滑杆设有多根,并分别竖直悬设在车辆驾驶舱内,且分布在所述座椅本体的两侧或/和后侧,每个所述滑杆的上端均与车辆驾驶舱内顶部固定连接,其下端相互平齐,并分别在下端端部连接有底座,所述减震装置设有多个,且与多个所述滑杆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减震装置分别套设在对应的滑杆上,其下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底座的上端弹性抵接,所述座椅本体的下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减震装置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座椅本体相对于所述滑杆向下移动,并压缩所述减震装置,外力撤销后,所述减震装置恢复初始状态,并带动所述座椅本体向上移动回位。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滑杆,并将滑杆悬设在车顶,其下端不与车轮驾驶舱内底部连接,可有效避免反坦克地雷对车辆底盘的直接震动造成对座椅上人员的伤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内套筒、外套筒、上弹簧和下弹簧,所述内套筒密封套设在所述滑杆外部,其上端外侧环设有外翻边,所述外套筒密封套设在所述内套筒上,所述上弹簧套设在所述内套筒外,其上端与所述内套筒上端的外翻边连接,其下端与所述外套筒的上端连接,所述下弹簧套设在所述滑杆及所述内套筒的下端外部,其上端与所述外套筒的下端连接,其下端与所述底座的上端连接接,所述座椅本体分别与每个减震装置的内套筒的上端连接,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座椅本体向下移动,并带动内套筒沿所述滑杆向下移动压缩所述上弹簧,且通过上弹簧带动外套筒向下移动压缩所述下弹簧,外力撤销后,所述上弹簧和下弹簧恢复初始状态,并带动外套筒、内套筒和座椅本体向上移动回位。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车辆受到巨大震动时,所述减震装置能抵消一部分能量。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套筒与所述滑杆之间具有第一空腔,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内套筒之间具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和第二空腔内均填充有非牛顿流体,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对应所述第一空腔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块,所述内套筒的外壁上对应所述第二空腔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块,在所述外套筒和所述内套筒以及所述内套筒和滑杆分别相对上下移动时,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分别与对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非牛顿流体产生剪切力,以使非牛顿流体的阻滞力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50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动与半主动混合控制的座椅悬架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ISD减振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