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动力运输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24165.5 | 申请日: | 201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6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冯帆;李俊庆;宋建锋;郭磊;薛原;王树盘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帆 |
主分类号: | F01B1/04 | 分类号: | F01B1/04;F01B23/02;F01B31/00;B60K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01 | 代理人: | 张海青 |
地址: | 050035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动力 运输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动力运输车,包括车体,车体上安装有气动发动机和高压储气罐,气动发动机包括发动机体,发动机体通过连接托板连接有变速箱,变速箱上固定有输出法兰,发动机体设置有配气装置和风扇,配气装置连接有气门,气门与进气口相连通,发动机体内设置有若干组气缸,每组气缸包括一个一级气缸和一个二级气缸,一级气缸内活动设置有一级活塞,二级气缸内活动设置有二级活塞,一级活塞和二级活塞连接在曲轴上,一级气缸的排气量大于二级气缸的排气量,同组的一级气缸和二级气缸的气路串联连通。本发明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压缩空气的利用率,使得空气动力车的安全性和运输能力得到了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种运输设备,尤其是一种空气动力车。
背景技术
瓦斯爆炸事故是煤矿生产最大的威胁,在我国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频发,造成了大量的伤亡与不可估量的财产损失。现如今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方法主要是在开采的过程中先采煤层气,对于会产生火花的设备进行防护,避免产生火花或防止火花与外界环境的瓦斯接触。但是由于技术条件与工作环境的限制,还是会有瓦斯泄漏出来的情况。而且当设备的防护措施失效的时候就会产生火花造成事故。例如井下常用的电动机利用的就是电能,供电电缆在反复拖拽的过程中会造成损坏。损坏的电缆极易产生火花从而引发事故。目前的矿用运输车主要都是以防爆柴油机做为动力来源,也有比较少的一部分使用电力作为能源。防爆柴油机本身由于驱动原理的限制必然会产生高温与火花,一旦防护措施失效就会引发火灾与爆炸。而使用电力驱动的设备,由于老化或者碰撞造成电线表面的防护层破损存在打火的风险。
通常在矿下使用的气动设备都具有较低的压缩空气能使用效率。所有的气动设备无一例外的需要接气管才能持续的工作下去。接在设备后面的气管成为制约其机动性的根本原因。因为气动设备需要消耗大量的压缩空气,所以常规的气马达无法作为矿下运输机具的动力来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气动力车,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压缩空气的利用率,使得空气动力车的安全性和运输能力得到了提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气动力车,包括车体,车体上安装有气动发动机和高压储气罐,气动发动机包括发动机体,发动机体通过连接托板连接有变速箱,变速箱上固定有输出法兰,发动机体设置有配气装置和风扇,配气装置连接有气门,气门与进气口相连通,发动机体内设置有若干组气缸,每组气缸包括一个一级气缸和一个二级气缸,一级气缸内活动设置有一级活塞,二级气缸内活动设置有二级活塞,一级活塞和二级活塞连接在曲轴上,一级气缸的排气量大于二级气缸的排气量,同组的一级气缸和二级气缸的气路串联连通。
作为优选,发动机体内气缸的布置形式为V形六缸柱塞式结构。
作为优选,气门外侧设置有密封套,密封套与配气装置固定连接,密封套上设置有进气孔,气门上设置有上面部和下面部,上面部和下面部的面积相等。
作为优选,一级气缸和二级气缸连通气路中设置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为U型,热交换器的内侧设置有金属丝。
作为优选,发动机体的排气端设置有消音器,消音器包括两组排气管路,两组排气管路之间通过旁通管连通,排气管路的末端设置有消音鼓。
作为优选,一级活塞和二级活塞的外径之比为1.4:1。
作为优选,高压储气罐通过气控针阀连接至缓冲气罐,缓冲气罐通过气控球阀连接至油门,油门通过换热器连接至气动发动机,缓冲气罐分别连接有低压控制阀和高压控制阀,低压控制阀和高压控制阀并联连接至气控针阀的控制端,缓冲气罐连接有减压阀,减压阀分别连接至高压控制阀、气喇叭控制阀、急停按钮和开始按钮,气喇叭控制阀连接有气喇叭,急停按钮和开始按钮与气控换向阀并联连接,气控换向阀与气控球阀的控制端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帆,未经冯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41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