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入阀行程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23793.1 | 申请日: | 2018-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4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赵洵;郭国强;戚晓伟;李晓杰;郭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英创汇智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2 | 分类号: | G01B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清区汽车产业***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入 行程 测量 装置 及其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入阀行程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涉及测量设备的技术领域。吸入阀行程测量装置包括定位压紧机构、工装座和吹气组件;定位压紧机构和工装座连接,定位压紧机构设有第一连接孔,工装座设有第二连接孔,动铁连接在第一连接孔内,阀座组件连接在第二连接孔内;第一连接孔内连接有压紧部,吹气组件的出气口与第一连接孔相连通;第二连接孔内连接有位移检测装置。解决了采用现有检测设备,不能对动铁组件的行程进行测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利用定位压紧机构和工装座对动铁组件的位置进行固定,利用压紧部对动铁施加压紧力,利用吹气组件对动铁施加气体压力,利用位移检测装置对动铁组件的行程进行检测,检测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吸入阀行程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机动车吸入阀的动铁组件结构主要包括:动铁和阀座组件,动铁与阀座组件连接,阀座组件内设有阀座,阀座组件包括钢球、弹簧和阀座壳体;动铁的下端通过过盈配合铆压进阀座壳体的上端内,铆压的深度直接影响阀座能在阀座壳体内沿着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铆压的深度越多,阀座在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越小,阀座在阀座壳体内沿着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称为阀座的行程,因此,吸入阀动铁组件的行程也是指阀座的行程;钢球的上端铆压在动铁下端,钢球的下端能够抵接在阀座上端,对阀座的中心孔进行密封,阀座设置在阀座壳体内,弹簧套接在阀座的外部位置。
阀座组件在使用的过程中,阀座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沿着竖直方向进行向下运动,然后利用弹簧将阀座进行复位。由于动铁组件的结构比较特殊,需要对动铁组件的行程进行测量检验,采用现有技术的检测设备,不能准确测量,导致动铁组件的行程不能测量,给检验工作造成了困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入阀行程测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现有技术的检测设备,不能对动铁组件的行程进行测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吸入阀行程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对动铁组件的行程进行准确测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吸入阀行程测量装置,包括定位压紧机构、工装座和吹气组件;
所述定位压紧机构和所述工装座连接,所述定位压紧机构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工装座设有第二连接孔,动铁组件一端的动铁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动铁组件另一端的阀座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孔内;
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连接有压紧部,所述压紧部对动铁施加向下的压紧力,所述吹气组件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连通,所述吹气组件对动铁施加向下的气体压力,阀座组件向下运动与动铁下端的钢球脱离;所述压紧部的压紧力释放,所述吹气组件的气体压力释放,阀座组件的阀座能够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
所述第二连接孔内连接有位移检测装置,所述位移检测装置对阀座组件在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进行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部包括驱动件、弹性件和压紧件;
所述驱动件抵接在所述定位压紧机构的上密封缸上,并设置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紧件的另一端与动铁抵接;
所述驱动件能够对所述定位压紧机构的上密封缸施加向下的压紧力,使所述压紧件对动铁施加向下的压紧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压紧件相配合的侧壁连接有环形缓冲垫,所述环形缓冲垫对所述压紧件的运行轨迹进行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连接有环形限位板,所述压紧件穿过所述环形限位板,并能够在所述环形限位板限定的范围内运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连接在所述定位压紧机构和所述工装座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吹气组件包括进气部、进气管道和电磁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英创汇智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英创汇智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37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