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泪道修复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14866.0 | 申请日: | 2018-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45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凌友;刘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聚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31/12 | 分类号: | A61L31/12;A61L31/06;A61L31/14;A61L31/04;A61L31/16;D04H1/728;D01D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林青中;万志香 |
地址: | 51053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泪道 修复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泪道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使用含有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纺丝溶液1在匀速转动的接收滚筒的表面静电纺丝形成第一纺丝膜层;
步骤S2:继续匀速转动所述接收滚筒,并使用含有可降解生物功能材料的纺丝溶液2在所述第一纺丝膜层的表面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形成第二纺丝膜层;
步骤S3:干燥所述第一纺丝膜层及所述第二纺丝膜层,从所述接收滚筒上取下由干燥的所述第一纺丝膜层与干燥的所述第二纺丝膜层构成的纺丝管,即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道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由乳酸与羟基乙酸按照质量比为50:50~85:15的比例共聚形成的,且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特性粘度为0.15dL/g~0.80dL/g。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泪道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纺丝溶液1中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质量百分数为5%~20%,在步骤S1的静电纺丝过程中,纺丝电压20kV~25kV,针头内径0.5mm~0.9mm,推注速率为0.1μL/min~2μL/min,喷丝头与接收滚筒之间的距离3cm~10cm,纺丝设备的环境温度为23℃~45℃,湿度为45%~6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道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可降解生物功能材料选自透明质酸、胶原及壳聚糖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泪道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可降解生物功能材料的纺丝溶液2中可降解生物功能材料的质量百分数为1%~10%,在步骤S2的静电纺丝过程中,纺丝电压20kV~25kV,针头内径0.5mm~0.9mm,推注速率为0.05μL/min~2μL/min,喷丝头与接收滚筒之间的距离6cm~15cm,纺丝设备的环境温度为23℃~45℃,湿度为45%~65%。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泪道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滚筒的外径为0.3mm~0.8mm,形成的所述纺丝管的外径为0.9mm~1.5mm,且所述第一纺丝膜层的厚度占所述纺丝管厚度的1/2~2/3。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泪道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纺丝膜层中微纳米纤维的直径为400nm~1100nm,所述第二纺丝膜层中微纳米纤维的直径为150nm~500nm。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泪道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纺丝溶液1中添加有质量百分含量为0.5%~3%的缓释药物。
9.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泪道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之前和步骤S2之前,还包括将所配制的纺丝溶液1和纺丝溶液2分别进行真空脱泡或高速离心脱除气泡的步骤;
在步骤S3中,所述干燥包括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
在步骤S3之后还包括对得到的产品采用伽马射线辐照灭菌的步骤,辐射剂量为15kGy~25kGy。
10.一种泪道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泪道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聚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聚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486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抑制组织增生型涂层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胸腔引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