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舞动减振间隔棒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13693.0 | 申请日: | 2018-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3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田利;辛爱强;易思银;王兮;徐永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G7/12 | 分类号: | H02G7/12;H02G7/1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振 转动组件 耗能 阻尼颗粒 防舞动 间隔棒 圆管 圆管内壁 滚动体 限位器 转动 减振效果 摩擦耗能 摩擦碰撞 吸收能量 内置 对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舞动减振间隔棒,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减振间隔棒耗能形式单一、不能实现多种形式的耗能减振、防舞动效果的有限的问题,具有多种形式的减振效果,且构造简单、成本较低、方便安装;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内置若干阻尼颗粒的环状圆管,阻尼颗粒在所述环状圆管内运动发生摩擦碰撞以及阻尼颗粒与环状圆管内壁碰撞吸收能量,实现耗能减振;环状圆管的内侧设置转动组件,转动组件的内部具有至少两个滚动体,滚动体随转动组件的转动产生相对转动进而摩擦耗能;转动组件的两侧对称设有固定在环状圆管内壁的限位器,转动组件转动时与限位器发生碰撞实现快速减振耗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输电线路减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舞动减振间隔棒。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对电能的需求和电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电力能源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需品。目前输电线路中导线多采用分裂式,在不均匀覆冰和侧向风激励下导线发生低频、大振幅自激振动,即输电线舞动现象。输电线舞动现象是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舞动不仅引起短路跳闸,长时间舞动还会导致杆塔螺栓松动、强度降低,金具、绝缘子、跳线损坏;导线断股、断线,塔材、基础受损甚至倒塔等大量机械损坏。另外,舞动造成的杆塔螺栓松动、导线、金具、绝缘子隐性损伤等缺陷短时间内往往难以发现,对线路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
间隔棒是安装在输电线分裂导线上的必备构件,目前输电线路使用的防舞动减振间隔棒,主要是用弹簧连接质量球,风荷载作用下通过金属球的碰撞达到减振的目的,耗能形式单一,不能实现多种形式的耗能减振,防舞动效果有限。
因此,为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需要研发一种减振效果明显、简单有效而经济的防舞动减振间隔棒。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舞动减振间隔棒,其通过阻尼颗粒之间摩擦碰撞、阻尼颗粒与环状圆管内壁碰撞吸收能量,滚动金属球之间相对转动摩擦耗能及转动支杆与固定金属球碰撞吸收能量,实现快速减振耗能的效果。
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防舞动减振间隔棒,包括内置若干阻尼颗粒的环状圆管,阻尼颗粒在所述环状圆管内运动发生摩擦碰撞以及阻尼颗粒与环状圆管内壁碰撞吸收能量,实现耗能减振;
环状圆管的内侧设置转动组件,转动组件的内部具有至少两个滚动体,滚动体随转动组件的转动产生相对转动进而摩擦耗能;
转动组件的两侧对称设有固定在环状圆管内壁的限位器,转动组件转动时与限位器发生碰撞实现快速减振耗能。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支杆,转动支杆的一端具有容纳滚动体的空腔,通过滚动体与环状圆管内壁接触;转动支杆的另一端与固定连接于环状圆管内壁的支撑杆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有两个,两个支撑杆与转动支杆的一端相交于环状圆管的圆心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滚动体为滚动金属球。
进一步的,所述滚动金属球由金属材料制成,表面做磨砂处理,增大摩擦力。
进一步的,根据输电线的自振频率选择滚动金属球的质量,使滚动金属球的摆动频率与输电线的自振频率一致达到共振。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器为固定金属球。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金属球的表面覆有粘弹性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的阻尼颗粒由直径在一定范围的砂砾材料制成,相对于其它颗粒阻尼具有成本低、易于取材的优势,并且耗能减振效果良好。
进一步的,所述环状圆管的外侧对称安装有夹持金具,夹持金具夹持输电线分裂导线,将分裂导线形成一个整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36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