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石墨烯靶向药物载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13412.1 | 申请日: | 2018-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6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赵立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18 | 分类号: | A61K47/18;A61K47/0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载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116 | 代理人: | 韦群 |
地址: | 5302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石墨烯 多肽分子 抗肿瘤药物 靶向药物载体材料 制备方法和应用 氨基 活性官能团 抗肿瘤多肽 生物相容性 材料通过 毒副作用 溶解性能 受体结合 体内稳定 药物载体 肿瘤细胞 酰胺反应 氨基化 靶向性 共价键 环氧基 多肽 富集 位点 载药 羟基 羧基 体内 暴露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石墨烯靶向药物载体材料,氧化石墨烯材料包括RGDF多肽分子、氧化石墨烯材料和负载在氧化石墨烯上抗肿瘤药物,其中,RGDF多肽分子和氧化石墨烯材料通过共价键相连,其中,氧化石墨烯的活性官能团包括氨基和/或羟基、羧基、环氧基;氧化石墨烯材料为RGDF多肽分子通过与氨基化的氧化石墨烯发生酰胺反应所得到的产物。本发明的药物载体生物相容性,毒副作用小,溶解性能好,载药率高;负载抗肿瘤药物的载体进入人体后可以在体内稳定循环,通过多肽分子使抗肿瘤药物富集在肿瘤细胞部位,具有靶向性,此外,还可以使得多肽上的受体结合位点不暴露在外,提高了抗肿瘤多肽分子在体内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靶向药物载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氧化石墨烯靶向药物载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进程,全球范围内,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本世纪初曾公布一组统计资料,2000年全球恶性肿瘤年发病人数突破1000万,死亡人数达到700万,预计到2020年,全球每年恶性肿瘤发病人数将达到1500万,年死亡人数将突破1000万。目前,我国城市人口每年因恶性肿瘤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因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成为总人口死亡构成的第一大死因要素,在农村,恶性肿瘤也成为死亡率上升最快的一大类疾病。
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为多种,主要包括外科手术、内科化疗和放射治疗。但外科手术治疗肿瘤存在极大的手术风险,对人体的创伤极大,而且易产生并发症;内科化疗治疗费用高,而且效果不佳,副作用较大;放射治疗周期较长,费用较为昂贵,而且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同时还会伴随着毒副作用反应。近年来,纳米药物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为肿瘤的精确定位和早期诊断、靶向、长效和联合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研发平台,为克服传统药物非特异性靶向和非选择性损伤机体组织的瓶颈问题提供了可能。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410201129.9,发明专利名称为:一种多肽直接修饰的碳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药物载体对人体身体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载药率和药物释放量较低,而且该药物载体负载药物后进入人体稳定性较差,需要较大剂量才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药物载体对人体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载药率和药物释放量较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氧化石墨烯靶向药物载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氧化石墨烯靶向药物载体材料,所述氧化石墨烯材料包括RGDF多肽分子、氧化石墨烯材料和负载在氧化石墨烯上抗肿瘤药物,其中,所述RGDF多肽分子和氧化石墨烯材料通过共价键相连,其中,所述氧化石墨烯的活性官能团包括氨基和/或羟基、羧基、环氧基;所述氧化石墨烯材料为RGDF多肽分子通过与氨基化的氧化石墨烯发生酰胺反应所得到的产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氧化石墨烯靶向药物载体材料通过多肽分子的修饰后生物相容性,毒副作用小,溶解性能好,载药率和药物释放量高;负载抗肿瘤药物的载体进入人体后可以在体内稳定循环,通过多肽分子使抗肿瘤药物富集在肿瘤细胞部位,具有靶向性,此外,还可以使得多肽上的受体结合位点不暴露在外,提高了抗肿瘤多肽分子在体内的稳定性。
优选地,RGDF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
优选地,所述抗肿瘤药物为盐酸阿霉素、卡培他滨、易瑞沙、唑来膦酸的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氧化石墨烯靶向药物载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RGDF多肽分子添加于pH缓冲溶液中,然后添加EDC、NHS进行活化,得到活化后的RGDF多肽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中医药大学,未经广西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34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