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丁烷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99563.6 | 申请日: | 201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36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钟芳锐;余玉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41/30 | 分类号: | C07C41/30;C07C43/21;C07C43/225;C07C37/14;C07C39/17;C07B37/02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许恒恒;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丁烷 衍生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合物工艺应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环丁烷衍生物的制备方法。通过选择具有特定分子结构的两种不同的苯乙烯衍生物,在合适的有机溶剂中,在三价铁离子或二价铜离子的催化作用下,发生交叉耦合反应获得环丁烷衍生物,该反应在特定温度和大气条件下反应,反应结束后通过柱层析法分离得到环丁烷衍生物。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选择性好、收率高、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的通过烯烃分子间交叉[2+2]环加成反应制备环丁烷衍生物的方法。由此解决现有技术环丁烷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存在的原料成本昂贵、制备步骤复杂、产物产率低、试剂危害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合物工艺应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环丁烷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丁烷衍生物是广泛存在于各类药物分子中的基本结构骨架,这类衍生物大都具有良好的药性及其它生物活性,因此,环丁烷衍生物的合成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制备环丁烷衍生物的方法主要有:(1)Ledwith and co-workers提出了Fe(III)和Ce(IV)催化的NVC自偶合反应;(2)Michelle Riener等人提出了用光催化的方法来合成环丁烷衍生物;(3)Timothy J.Donohoe*等人提出用高价碘试剂作为催化剂,合成出了交叉偶合的环丁烷衍生物。以上三种路径,存在不足:原料在自然界中并非广泛存在,需要事先制备,成本昂贵;反应步骤冗长,操作步骤复杂;原子利用率低,产物产率低,且有些试剂对人体伤害较大。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简洁且绿色的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丁烷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选择具有特定分子结构的两种不同的苯乙烯衍生物,在合适的有机溶剂中,在三价铁离子或二价铜离子的催化作用下,发生交叉耦合反应获得环丁烷衍生物,由此解决现有技术环丁烷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存在的原料成本昂贵、制备步骤复杂、产物产率低、试剂危害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环丁烷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将第一苯乙烯衍生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加入催化剂,混合后向其中滴加第二苯乙烯衍生物的有机溶液,发生交叉耦合反应,分离提纯后获得环丁烷衍生物;其中:
所述第一苯乙烯衍生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
式(I)中,R1为氢或甲基;R2为氢或溴;
所述催化剂为三价铁离子或二价铜离子;
所述第二苯乙烯衍生物与所述第一苯乙烯衍生物取代基位置和种类不完全相同,且在所述第一苯乙烯衍生物的乙烯基的对位上含有取代基。
优选地,所述第二苯乙烯衍生物的结构式如式(II)所示:
其中,R3为甲氧基或羟基;R4为甲氧基、甲基、氟、溴或氯;R5为甲基、正丙基或异丙基。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为Fe(ClO4)3.6H2O、FeCl3.6H2O、Fe(NO3)3.9H2O或Cu(ClO4)2.6H2O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为Fe(ClO4)3.6H2O。
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乙腈、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95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