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及送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98834.6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1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荻岛拓哉;加藤雅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梁丽超;田喜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送电装置 非接触电力传输 送电线圈 绝缘性基板 受电线圈 线圈图案 重力方向 磁通量 内置 支撑 导电性 插入设备 电力传输 感应电流 受电装置 横切 壳体 配置 平行 开口 | ||
1.一种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其中,
具备:设备以及送电装置,
所述设备具备:平面状的第一绝缘性基板,在表面具有第一导电层;以及受电线圈,将所述第一导电层作为第一线圈图案,并配置为通过与重力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的磁通量来产生感应电流,所述第一线圈图案的最外形状在横切所述重力方向及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一宽度,
所述送电装置具备:平面状的第二绝缘性基板,在表面具有第二导电层;送电线圈,将所述第二导电层作为第二线圈图案,并配置为以使产生所述第一方向的磁通量,所述第二线圈图案的最外形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支撑部,与所述第一绝缘性基板平行地支撑所述第二绝缘性基板;以及导电性的壳体,具有所述送电线圈和所述支撑部,并具有能够插入所述设备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其中,
所述送电装置还具备:
第一电容器,与所述送电线圈连接;
送电部,通过所述送电线圈和所述第一电容器来输送电力;
传感器,检测所述送电线圈的位置;以及
控制部,根据所述传感器输出来控制送电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其中,
所述送电线圈具备衬垫,所述衬垫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送电线圈和所述受电线圈的距离保持为一定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其中,
作为一体地具备多个所述壳体,在重力方向上至少两个以上的所述壳体重叠设置,各所述壳体的所述送电装置同步进行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其中,
作为一体地具备多个所述壳体,在重力方向上至少两个以上的所述壳体重叠设置,各所述壳体的所述送电装置同步进行动作。
6.一种送电装置,以非接触的方式向设备传输电力,
所述设备具备:平面状的第一绝缘性基板,在表面具有第一导电层;受电线圈,将所述第一导电层作为第一线圈图案,并配置为通过与重力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的磁通量来产生感应电流,所述第一线圈图案的最外形状在横切所述重力方向及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一宽度,
所述送电装置具备:
平面状的第二绝缘性基板,在表面具有第二导电层;
送电线圈,将所述第二导电层作为第二线圈图案,并配置为以使产生所述第一方向的磁通量,所述第二线圈图案的最外形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
支撑部,与所述第一绝缘性基板平行地支撑第二绝缘性基板;以及
导电性的壳体,具有所述送电线圈和所述支撑部,并具有能够插入所述设备的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电装置,其中,
所述送电装置还具备:
第一电容器,与所述送电线圈连接;
送电部,通过所述送电线圈和所述第一电容器来输送电力;
传感器,检测所述送电线圈的位置;以及
控制部,根据所述传感器输出来控制送电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送电装置,其中,
所述送电线圈具备衬垫,所述衬垫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送电线圈和所述受电线圈的距离保持为一定的。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送电装置,其中,
作为一体地具备多个所述壳体,在重力方向上至少两个以上的所述壳体重叠设置,各所述壳体的所述送电装置同步进行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电装置,其中,
作为一体地具备多个所述壳体,在重力方向上至少两个以上的所述壳体重叠设置,各所述壳体的所述送电装置同步进行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泰格有限公司,未经东芝泰格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883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