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膨化茶米饼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96010.5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66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梁进;张一芳;刘政权;周裔彬;宛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7/17 | 分类号: | A23L7/17;A23L33/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兴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8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230036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膨化 茶米饼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膨化茶米饼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制成:大米粉98‑99份、绿茶粉1‑2份;制备方法主要包括1)制备大米粉和绿茶粉,2)水分含量的测定,3)大米粉和绿茶粉的水分平衡,4)挤压膨化混合粉,5)膨化米饼的制备。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易实施,通过控制原料含水量以及挤压膨化温度,使得制得的米饼膨化度高,营养损失小。得到的米饼,有茶粉特殊风味,营养更全面,可直接食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膨化茶米饼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醒脑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茶叶具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成份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茶氨酸等。绿茶的功效主要有(1)减低血脂;(2)瘦身减脂;(3)抗衰老;(4)抗菌;(5)防龋齿、清口臭;(6)改善消化不良等作用。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又是稻谷生产大国,但稻谷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米的利用率很低,稻米转化增值途径不多,稻米精深加工的比例并不高。同时,碎米的营养成分与大米基本相同,营养品质较好,但碎米的价格却远低于大米。稻米的深加工可使稻米的附加值提高5-10倍,为促进稻米行业健康发展,提高稻米深加工的经济效益。
挤压膨化加工是挤压与膨化两大操作板块的融合,集合了混合、搅拌、破碎、加热、蒸煮、杀菌、膨化及成型等一系列加工单元,能同时并连续操作的新型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其原理是:当有一定水分含量的物料送入挤压机后,在螺杆螺旋的机械推动下,物料轴向向前运动,同时物料被强烈的挤压、搅拌、剪切,在挤压机内相互摩擦,得到细致均匀的粉末。在加工过程中,物料组分也发生多方面的改变,其中有物料物理结构的破坏和重组、生物大分子的变性、分子水平上的化学变化等,主要是淀粉颗粒膨胀扩散、分子间氢键断裂、颗粒结构从有序变为无序,蛋白质分子自身运动剧烈、结合力变弱、空间构象发生改变,物料由颗粒状或粉状转变成具有黏弹性的熔融体。在物料进入成型模头之前,先经过一段高温高压区域,此时的熔融体物料呈完全的流态状,最后由成型模孔挤出,瞬间降为常温常压状态,物料中的超沸点水分能量迅速释放,因瞬间的急剧汽化喷射出来,内部形成大量微孔,微孔使物料体积迅速膨胀,最后经末端成型喷头制成膨化食品。在改善粗粮口感、钝化酶等生物活性成分、使有害微生物失活、提高蛋白消化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方便、新颖与多样化的膨化型茶食品将得到人们的青睐。吃茶能充分利用茶叶的营养成分,有效发挥茶叶的多种保健功能,挤压膨化加工后的茶产品更有益于机体的吸收。
目前还没有利用米粉与绿茶粉适当混合、调含水量后挤压膨化制成专用于膨化茶米饼的挤压绿茶米,进而制成膨化绿茶米饼的相关专利与文献。现有的膨化米饼普遍存在膨化度低、营养价值不高的问题,如何改进膨化度,提高其营养价值,是使膨化米饼开拓出更大商业市场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为了促进碎米的产业化利用,提高深加工产品的价值,在膨化米饼中增加了茶的营养,并且解决了普通加工方法膨化度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膨化茶米饼,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制成:大米粉98-99份、绿茶粉1-2份。
作为优选手段,所述大米粉、绿茶粉分别通过大米和绿茶经粉碎机粉碎而得。
一种膨化茶米饼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制备大米粉和绿茶粉:将大米或者碎米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60目筛得大米粉;将绿茶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30目筛得粗茶粉,再把粗茶粉超微粉碎,过100目筛得到超微粉;
2)水分含量的测定:采用直接干燥法对大米粉和绿茶粉的含水量进行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60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