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改造的DNA分子、质粒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95006.7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0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夏海锋;杜夜星;曹小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70 | 分类号: | C12N15/70;C12N15/66;C12N15/62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晓东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目的蛋白 质粒载体 制备 人工改造 氨基酸 融合 过程操作 载体连接 重叠技术 构建 断裂 耗时 装载 引入 应用 | ||
1.一种人工改造的DNA分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野生型内含肽Npu split intein的C片段基因的3’端人工添加碱基序列,所述人工添加碱基序列,为在利用野生型内含肽Npusplit intein基因片段3’端原有序列基础上人工添加碱基序列设计出XcmI酶切位点的基因编码序列,并在所述XcmI酶切位点的序列内部设计出半胱氨酸基因编码序列,得到所述人工改造的DNA分子,所述的人工改造的DNA分子在经过XcmI酶切后,其3’端酶切位点处暴露出半胱氨酸基因编码序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人工改造的DNA分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野生型内含肽Npu split intein的C片段基因的5’端添加一个Nde I酶切位点的基因编码序列。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人工改造的DNA分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野生型内含肽Npusplit intein的C片段基因的3’端添加核苷酸序列TGTTTCATGG,与所述野生型内含肽Npusplit intein的C片段基因的3’端原有序列CCAAT形成Xcm I酶切位点,其中,核苷酸序列TGT编码半胱氨酸残基,所述人工改造的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见序列表SEQ ID No.1。
4.一种质粒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质粒载体上装载了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人工改造的DNA分子,所述质粒载体为T载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质粒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质粒载体为对质粒pMD-19-T进行人工改造,所述人工改造,其是将所述质粒pMD-19-T改造为质粒载体pMD-19-Ic-T,其核苷酸序列见序列表SEQ ID No.2。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质粒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质粒载体经过XcmI酶切后暴露出半胱氨酸基因编码序列,与在5’端添加了苯丙氨酸-天冬酰胺二肽的基因编码序列的目的蛋白形成内含肽C端断裂的关键氨基酸半胱氨酸-苯丙氨酸-天冬酰胺基因编码序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质粒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蛋白的3’端添加Hind III酶切位点的基因编码序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质粒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蛋白包括绿色荧光蛋白。
9.权利要求4~8任一所述的质粒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备人工改造的DNA分子:在所述野生型内含肽Npu split intein的C片段基因的3’端添加核苷酸序列TGTTTCATGG,与所述野生型内含肽Npu split intein的C片段基因的3’端原有序列CCAAT形成Xcm I酶切位点,其中,核苷酸序列TGT编码半胱氨酸残基;在所述野生型内含肽Npu split intein的C片段基因的5’端添加一个Nde I酶切位点的基因编码序列;
制备质粒载体:将pMD-19-T载体与所述人工改造的DNA分子连接,转化到JM 109感受态细胞,转化产物涂布于氨苄青霉素LB平板上,37℃培养至有单菌落长出,挑取平板中的单菌落培养、提取质粒、酶切、测序鉴定出阳性重组质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500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