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掺假蜂蜜进行快速识别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92390.5 | 申请日: | 201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5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白华;丛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蜜 掺假蜂蜜 玉米糖浆 糖浆 光谱 定量分析 荧光 预估 三维荧光光谱 观测波长 激发波长 检测设备 快速识别 线性关系 荧光特性 预测误差 质量评价 重要意义 猝灭效应 体积比 洋槐蜜 检测 加性 稀释 洋槐 三维 | ||
对掺假蜂蜜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对其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于蜂蜜和玉米糖浆的三维荧光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即当蜂蜜和糖浆被稀释至1%(v∶v)时,在激发波长ex 240‑320nm和x 320‑360nm两个观测波长范围内没有荧光猝灭效应,其荧光强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用光谱的加性原理来估计掺假蜂蜜的纯度,即当蜂蜜和糖浆的体积比浓度为1%时,掺假蜂蜜光谱与蜂蜜和糖浆的光谱进行比较。利用此方法对掺有f42玉米糖浆和f90玉米糖浆的洋槐蜂蜜进行检测,预测误差为5.85,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准确地预估洋槐蜜中的玉米糖浆的含量,可以进一步改善了蜂蜜市场的蜂蜜质量,并为以后研制出准确简便的检测设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谱分析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掺假蜂蜜进行快速识别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背景技术
蜂蜜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天然滋养食品,自古以来一直作为传统医学的一部分使用,它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炎、抗褐变、抗病毒等功效[1]。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蜂蜜掺假变得越来越普遍化和高端化,蜂蜜市场相对混乱,掺假现象严重,全国各地都检测出不合格的样品,蜂蜜掺假鉴别已迫在眉睫,国内外学者都在探究检测蜂蜜的新方法。目前主要的检测技术包括酶的活性检测法[2]、同工酶检测法[3]、电子舌技术[4-5]、显微镜检测技术[6]、差示量热扫描法(DSC)[7]、气相色谱法(GC)[8]、高效液相色谱法(LC)[9]、红外光谱法(M/NIR)[10-11]、核磁共振技术(NMR)[12-13]等。但这些方法具有主观性强、样品预处理复杂、仪器昂贵等局限性,很难广泛地推广在蜂蜜市场。
三维荧光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荧光分析技术,这种技术能够获得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同时变化时的荧光强度信息,它可以将荧光强度表示为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两个变量的函数,能够更完整的扫描出一个混合物的荧光信息,并且具有分析快速,结果稳定,适合现场操作等优势。目前国内外已在医学[14-15]、环境[16-17]等方面进行三维荧光的研究报道,但在蜂蜜方面进行的探究较少,主要是关于蜂蜜种类[18]、产地[19]的研究报道,但对掺假蜂蜜中掺假物质的具体含量分析尚未见报道。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掺假蜂蜜进行快速识别和定量分析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Viuda-Martos M,Ruiz-Navajas Y,Fernández-López J,et al.FunctionalProperties of Honey,Propolis,and Royal Jelly[J].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8,73(9):117-24.
[2]李军生,黄位明,张嘉婧,等.淀粉酶在真假蜂蜜中的区别[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1):75-78.
[3]叶云,梁超香,李军生,等.利用同工酶技术检测蜂蜜品质的新方法[J].食品科学,2006,27(6):177-178.
[4]张艳平.基于伏安型电子舌的蜂蜜鉴别[D].东北电力大学,2014.
[5]张海平,张艳平,高红慧,等.伏安电子舌对不同植物源蜂蜜的检测识别[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6):192-195.
[6]黄文诚.显微镜检测用蔗糖和蔗糖产品掺假的蜂蜜[J].中国蜂业,2011,62(4):40-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23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