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机器人的线缆保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192259.9 | 申请日: | 2018-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3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靳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朗硕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63/04 | 分类号: | B65H6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1701 天津市武清区汽车产业***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机器人 线缆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器人的线缆保护装置,用于对机器人的收放缆装置上的线缆提供保护,包括固定在收放缆装置顶部的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壳体,所述壳体位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外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顶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壳体的内部顶面上连接有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的底部连接有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三滑轮,所述第三滑轮位于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中间上方位置。本发明通过在机器人的收放缆装置的线缆上设置保护装置,有效对线缆进行保护,防止线缆被拉扯造成损伤,确保了线缆的完整性和机器人的正常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机器人的线缆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许多技术领域的现场都需要使用机器人来代替人工作业,机器人的优点是可以在高辐射、高温等危险环境或狭小地域等不适宜人类前往的场所进行作业,然而,机器人作业时候需要有动力输入,并且作业时数据需要在机器人与控制端之间双向传输,因此需要机器人上接有连接线缆。收放缆装置作为机器人线缆铺设及存放的执行设备,其作业性能直接影响机器人能否正常运作及工作范围,目前收放缆技术主要分为远端收放缆技术和就地收放缆技术。当采用就地收放缆技术时,为了减轻线缆对机器人的负载,使用重量较轻的光纤线缆,然而光纤线缆在自身韧性和强度上稍有不足,其抗拉能力较差,在拉力较大时易被损坏。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就地收放缆机构对线缆保护不当,一旦线缆在收放缆的过程中被拉扯损伤,则会导致机器人整体无法再正常进行作业,同时,又需要对线缆进行更换,维护成本较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机器人的线缆保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机器人的线缆保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机器人的线缆保护装置,用于对机器人的收放缆装置上的线缆提供保护,包括固定在收放缆装置顶部的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壳体,所述壳体位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外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顶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壳体的内部顶面上连接有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的底部连接有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三滑轮,所述第三滑轮位于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中间上方位置,所述壳体的一侧外壁的底端安装有第一牵引轮组,壳体远离第一牵引轮组的侧面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外侧面上安装有第二牵引轮组,所述收放缆装置上的线缆穿过第一牵引轮组并依次绕过第一滑轮、第三滑轮和第二滑轮,再穿过第二牵引轮组后与机器人电性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安装有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开关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端贯穿至筒体的底面下方,连接杆的顶部外侧设置有挡板,挡板的侧面与筒体的内壁滑动接触,挡板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连接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的顶端连接有位于筒体的内部顶面上的拉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二弹簧的底端与筒体的内部底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内壁底端内嵌有至少一个行程控制开关,行程控制开关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的圆周面上均设置有引导槽,所述线缆嵌入引导槽内,引导槽的外侧设置有限位壳罩。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侧壁和转动板的侧面中心均开设有穿线孔,所述线缆穿过穿线孔。
优选的,所述转动板的外侧套装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嵌装在壳体的侧壁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朗硕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朗硕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22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造草丝线的并线装置
- 下一篇:络线直径手动控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