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测无人机升降舵开裂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8157.X | 申请日: | 201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5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博;王星星;王富强;董浩;范天雨;聂相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F5/40 | 分类号: | B64F5/4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王学鹏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舵 旋转圆环 修复 调节杆 夹持架 旋转架 旋转块 支撑杆 夹板 修复装置 旋转框体 支撑 水平方向设置 对称设置 一端连接 圆弧通道 中心轴线 嵌入的 旋转框 支撑架 夹持 预留 垂直 体内 稳固 | ||
本发明提供航测无人机升降舵开裂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包括可以带动无人机旋转一定角度的旋转架和夹持开裂升降舵的夹持架,旋转架和夹持架均设置于修复平台上,修复平台沿水平方向设置,旋转架包括旋转框体和设置于旋转框体内的旋转块,旋转框体包括旋转圆环和设置于旋转圆环两侧的支撑架,旋转圆环还连接旋转块;旋转块包括调节杆和对称设置于调节杆两端的两个支撑块,调节杆垂直于支撑块的中心轴线,支撑块上远离调节杆的端面还预留供旋转圆环嵌入的圆弧通道;夹持架包括支撑杆和夹板,支撑杆的一端固定于修复平台上,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于夹板。本发明使开裂的无人机升降舵保持稳固,实现无人机升降舵开裂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测无人机维修领域,具体涉及航测无人机升降舵开裂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无人机即为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的飞机,与有人驾驶的飞机相比,无人机的应用更为便捷。无人机按照应用领域可以分为军用与民用,在民用方面,无人机目前在航拍、测绘、电力巡航、救灾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将无人机应用在航测方面是传统航空摄影测量手段的有力补充,具有机动灵活、适用范围广、高效快速及作业成本低的特点,在小区域和飞行困难难地区的高分辨率影像快速获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将无人机与数码相机有效结合,无人机航测可广泛应用于基础测绘、灾害应急及土地检测等方面。
固定机翼的无人机采用硬着陆的方式,即无人机会在空中控制螺旋桨反转实行减速,在速度降至一定水平后,俯冲着陆。最佳降落地点为翻耕过的农田,但有时由于地形复杂,难以寻找平整的降落地,无人机在复杂地形着陆,尤其是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无人机壳体变得脆弱易损,磕碰地面硬物、撞击田埂、茎叶坚韧的植被等,着陆瞬间产生的巨大冲击就可能导致升降舵受损,使无人机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航测无人机升降舵开裂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通过旋转架和夹持架的设置,在夹持架的支撑作用和胶带的粘贴作用下,使开裂的无人机升降舵保持稳固,实现无人机升降舵开裂修复,让受损的无人机能正常起飞,执行飞行作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航测无人机升降舵开裂修复装置,包括可以带动无人机旋转一定角度的旋转架和夹持开裂升降舵的夹持架,所述旋转架和所述夹持架均设置于修复平台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平台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旋转架包括旋转框体和设置于旋转框体内的旋转块,所述旋转框体包括旋转圆环和设置于旋转圆环两侧的支撑架,支撑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圆环,支撑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修复平台上,所述旋转圆环还连接所述旋转块;所述旋转块包括调节杆和对称设置于调节杆两端的两个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为凹槽型,所述调节杆垂直于支撑块的中心轴线,支撑块上远离调节杆的端面还预留供旋转圆环嵌入的圆弧通道;所述夹持架包括支撑杆和夹板,支撑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修复平台上,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于夹板;所述夹板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支撑杆连接于第一夹板的底面,所述第一夹板上还设有固定螺柱,所述第二夹板上设有可容固定螺柱通过的通孔Ⅰ,固定螺柱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夹板,固定螺柱的另一端穿过通孔Ⅰ连接于与固定螺柱相匹配的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框体设置为两组,两组旋转框体的中心轴线相重合。
进一步的,支撑块上的圆弧通道设置为两个,两个圆弧通道分别设置于支撑块的两端,两组旋转框体的旋转圆环分别设置于两个圆弧通道内。
进一步的,支撑块的凹槽槽口还设有一固定板,固定板的一端铰接于支撑块的一端,固定板的另一端设有通孔Ⅱ,螺栓通过通孔Ⅱ固定于支撑块上的螺栓孔。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包括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和调节筒,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支撑块,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的另一端均设有外螺纹。
进一步的,调节筒的两端均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孔,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二调节杆均螺纹连接于所述调节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81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