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驻车拉线的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1630.1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28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丁佳宇;邹仁刚;崔志峰;赵军;宋东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安新区新特电动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10 | 分类号: | B60T7/10;F16H6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徐彦圣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线 调整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驻车拉线的调整方法,属于驻车拉线的调节技术领域。驻车拉线的调整方法适用于制动驻车系统。制动驻车系统包括鼓式制动器、拉线支架、摇臂和驻车拉线,摇臂和拉线支架均设置于鼓式制动器,驻车拉线位于拉线支架上,驻车拉线的一端用于连接手刹,另一端连接摇臂。调整方法为:将限位塞块设置于驻车拉线使限位塞块位于摇臂和拉线支架之间,调整前驻车拉线和后驻车拉线连接后的长度,取下限位塞块。此调整方法使用限位塞块后,便于驻车拉线快速调整并一步调整到位,提高装配效率,防止调整过紧形成制动拖滞,或过松造成驻车失效,提高了下线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驻车拉线的调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驻车拉线的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手制动驻车系统的驻车拉线通过传递手刹机构力和位移,带动制动器上的驻车摇臂运动来实现驻车和解除。因可装配性方面考量,驻车拉线一般分成前驻车拉线和后驻车拉线,并通过调节螺母来调整前驻车拉线和后驻车拉线连接后的长度。螺母调整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控制拧紧力矩,驻车拉线在调整到位时会形成一定的预紧拉力,该拉力可转换为调整螺母的拧紧力矩,一般为5±0.5Nm,对扭力精准度要求高,总装所用力矩扳手很难满足要求,调整一般会造成过紧或者过松,引起驻车拖滞或者驻车失效。第二种调整方法为控制调整螺母的旋入深度,因前、后拉线的制造长度工差较大,累积公差达±3mm以上,同样存在调整过紧或者过松的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驻车拉线的调整方法,便于驻车拉线快速调整并一步调整到位,提高装配效率,防止调整过紧形成制动拖滞,或过松造成驻车失效,提高了下线合格率。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驻车拉线的调整方法适用于制动驻车系统。制动驻车系统包括鼓式制动器、拉线支架、摇臂和驻车拉线,摇臂和拉线支架均设置于鼓式制动器,驻车拉线位于拉线支架上,驻车拉线的一端用于连接手刹,另一端连接摇臂,调整方法为:将限位塞块设置于驻车拉线使限位塞块位于摇臂和拉线支架之间,调整前驻车拉线和后驻车拉线连接后的长度,取下限位塞块。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限位塞块具有开口,调整方法为:将限位塞块从开口处卡进驻车拉线使限位塞块位于摇臂和拉线支架之间。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限位塞块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底板,底板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使第一限位板、底板和第二限位板连接形成开口,调整方法为:将限位塞块从开口处卡进驻车拉线使开口朝向鼓式制动器,使驻车拉线周围分别是鼓式制动器、第一限位板、底板和第二限位板。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限位板与底板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限位板与底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20°。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与底板之间的夹角均为90°,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之间的距离为6-8mm。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宽度均为10-12mm。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限位板、底板和第二限位板的长度均为29-31mm。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使用调整螺母调节前驻车拉线和后驻车拉线连接后的长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调整螺母调节时,使用6-12的力矩打紧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安新区新特电动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安新区新特电动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16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刹车踏板与刹车线连接方法
- 下一篇: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方法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