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疲劳驾驶报警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75880.4 | 申请日: | 201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3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魏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T7/277;G08B2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疲劳驾驶状态 头部图像 报警方法及装置 疲劳驾驶 嘴巴 报警 采集 闭合 汽车启动 行车安全 时间段 宽带 眨眼 检测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疲劳驾驶报警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汽车启动后,持续采集驾驶员的头部图像,对采集到的头部图像进行分析,确定头部图像中眼睛和嘴巴的状态,根据当前眼睛持续闭合的时间、眼睛在最近时间段内的眨眼次数以及当前嘴巴的高度与宽带之比判断驾驶员当前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如果驾驶员当前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则发出报警。本发明能够精确检测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及时发出报警,提高行车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疲劳驾驶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疲劳驾驶报警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公路上的汽车数量日益增多,因疲劳驾驶引起的交通事故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针对疲劳驾驶的预防及遏制措施势在必行。
目前已经有了一些疲劳驾驶报警方法,如通过监测汽车驾驶员头部下垂而发出警报的防疲劳驾驶产品,通过分析汽车驾驶员心率或脑电波变化而发出警报的防疲劳驾驶产品。但是,犯困时许多驾驶员头部不一定下垂,而头部下垂并不一定是犯困,这就导致检测准确度低;由于心律不齐患者大量存在,影响人的心律变化的因素也有很多,由此可能发生的误报会给司机的驾驶带来困扰,对脑波的检测需要特殊的仪器和电极线,显然不适合作为移动检测防治打磕睡的有效方法,另外,该类产品最大的缺陷在于装置实现成本较高,不易商品化和大众普及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防止汽车驾驶员疲劳驾驶的装置检测精确度不高,容易误判,使用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疲劳驾驶报警方法及装置,其能够精确检测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及时发出报警,提高行车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的一种疲劳驾驶报警方法,包括:汽车启动后,持续采集驾驶员的头部图像,对采集到的头部图像进行分析,确定头部图像中眼睛和嘴巴的状态,根据当前眼睛持续闭合的时间、眼睛在最近时间段内的眨眼次数以及当前嘴巴的高度与宽带之比判断驾驶员当前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如果驾驶员当前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则发出报警。
在本技术方案中,当驾驶员疲劳时,眼睛一次持续闭合的时间可能会较长,眼睛在最近一段时间内的眨眼次数可能会较多,可能会出现打哈欠导致嘴巴的高度与宽带之比较大,通过综合分析当前眼睛持续闭合的时间、眼睛在最近时间段内的眨眼次数、当前嘴巴的高度与宽带之比这三种情况是否超出预先设定的阈值能够精确的判断出驾驶员当前的疲劳状态。
作为优选,根据当前眼睛持续闭合的时间、眼睛在最近时间段内的眨眼次数以及当前嘴巴的高度与宽带之比判断驾驶员当前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的方法包括:
如果当前眼睛持续闭合的时间≥T且眼睛在最近时间段内的眨眼次数≥K且当前嘴巴的高度与宽带之比≥M,则判断驾驶员当前处于高度疲劳驾驶状态;
如果当前眼睛持续闭合的时间≥T且眼睛在最近时间段内的眨眼次数≥K,或当前眼睛持续闭合的时间≥T且当前嘴巴的高度与宽带之比≥M,或眼睛在最近时间段内的眨眼次数≥K且当前嘴巴的高度与宽带之比≥M,则判断驾驶员当前处于中度疲劳驾驶状态;
如果当前眼睛持续闭合的时间≥T或眼睛在最近时间段内的眨眼次数≥K或当前嘴巴的高度与宽带之比≥M,则判断驾驶员当前处于低度疲劳驾驶状态。
作为优选,驾驶员当前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发出报警的方法包括:如果判断驾驶员当前处于高度疲劳驾驶状态,则发出高强度报警;如果判断驾驶员当前处于中度疲劳驾驶状态,则发出中强度报警;如果判断驾驶员当前处于低度疲劳驾驶状态,则发出低强度报警。将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分为三种程度级别,根据疲劳的不同程度级别确定当前的行车安全性,发出对应程度级别的报警。
作为优选,所述高强度报警包括光信号报警、声音报警和方向盘振动报警,所述中强度报警包括光信号报警和声音报警,所述低强度报警包括光信号报警。方向盘振动报警会影响驾驶员正常驾驶,因此只有在高强度报警时才出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58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