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紫外纳米银线导电膜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71915.7 | 申请日: | 2018-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1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吕鹏;张梓晗;刘志辉;张运奇;聂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5/14 | 分类号: | H01B5/14;H01B1/22;H01B13/00;C09D175/14;C09D5/32 |
代理公司: | 34101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卢敏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烯酸树脂层 紫外纳米 导电膜 银线 纳米银线 两层 透明薄膜层 紫外吸收剂 导电膜层 红外辐射 市场应用 涂料涂布 依次设置 紫外保护 紫外线 制造 阻隔 损伤 释放 吸收 转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紫外纳米银线导电膜及其制造方法,其是在透明薄膜层的一面设置有一层抗紫外丙烯酸树脂层,另一面依次设置有纳米银线导电膜层和另一层抗紫外丙烯酸树脂层,两层抗紫外丙烯酸树脂层均由含紫外吸收剂的涂料涂布而成。本发明的抗紫外纳米银线导电膜,通过设置两层抗紫外丙烯酸树脂层,可强烈吸收UVA波段紫外线并将其转化为热能以红外辐射释放,起到了阻隔紫外保护纳米银线免受损伤的作用,结构简单、效果显著、稳定性高,有着广泛的市场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薄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紫外纳米银线导电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纳米银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由于纳米银线在紫外波段,尤其是380nm波段处对紫外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从而导致纳米银线分解失效。尤其是在PDLC领域应用时,由于长时间暴露在日光下,此问题尤为突出。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紫外纳米银线导电膜及其制造方法,旨在使其可以起到阻隔紫外、保护纳米银线免受损伤的作用。
本发明为实现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首先公开了一种抗紫外纳米银线导电膜,其特点在于:所述抗紫外纳米银线导电膜是在透明薄膜层的一面设置有抗紫外丙烯酸树脂层A,另一面依次设置有纳米银线导电膜层和抗紫外丙烯酸树脂层B。
进一步地,所述抗紫外丙烯酸树脂层A和所述抗紫外丙烯酸树脂层B是由相同组分的抗紫外丙烯酸树脂涂料涂布而成;所述抗紫外丙烯酸树脂涂料的各组分按重量份的构成为:
其中:所述的聚氨酯丙烯酸预聚物为含4官能度以上的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或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如:CN9013NS,CN9010NS,CN9026,CN9025,CN9156,CN8888,CN989,AgiSinTM230A2,AgiSinTM230A3,AgiSinTM230SH-T70,AgiSinTM242,AgiSinTM530,AgiSinTM670A2);所述活性单体的官能度大于4,选自DPHA、SR355NS或SR295NS;所述光引发剂为2-羟基-甲基苯基丙烷-1-酮(光引发剂1173)、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光引发剂184)、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光引发剂907)、安息香双甲醚(光引发剂651)、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光引发剂TPO)、二甲苯酮(光引发剂BP)和2-异丙基硫杂蒽酮(光引发剂ITX)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流平剂为有机硅氧烷或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流平剂(如:BYK-307,BYK-377,BYK-354,BYK-306或BYK-333);所述紫外吸收剂为氯代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如: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或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所述溶剂为脂类、醇类或酮类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醇、丙醇、异丁醇、正丁醇、丙酮或丁酮)。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银线导电膜层是由纳米银线导电墨水涂布而成,所述纳米银线导电墨水的各组分按重量份的构成为:
其中:所述纳米银线的线径为10-100nm、线长5-100μm;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或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银稳定剂为碳链为12-24的线性饱和烷烃硫醇、N-β-羟基乙基乙二胺三乙酸或2-苯并噻唑基-3-(4-羧基-2-甲氧苯基)-5-[4-(2-磺乙基氨基甲酰)苯基]-2H-四氮唑;所述消泡剂为聚硅氧烷类化合物;所述防腐剂为苯酚。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薄膜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或聚酰亚胺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19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7芯防火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