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裹药理活性物质的白蛋白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168932.5 | 申请日: | 2018-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92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 发明(设计)人: | 谭蔚泓;彭咏波;刘腾;李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9/14 | 分类号: | A61K9/14;A61K47/42;A61K47/04;A61K31/44;A61K31/337;A61K31/704;A61K31/4745;A61K31/5377;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张燕玲 |
| 地址: | 410082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裹 药理 活性 物质 白蛋白 纳米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包裹药理活性物质的白蛋白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是将白蛋白在谷胱甘肽作用下将其内部空间结构打开,形成含巯基群活性基团的蛋白后,加入硒化合物和药理活性物质,借助分子内和或分子间巯基‑硒硫键交换反应和巯基‑二硫键交换反应和负载在蛋白空腔内外部的单质硒,获得包裹药理活性物质的白蛋白纳米颗粒。该方法操作简单,尺寸均一,分散性好,常温保存时间长及在胃酸、肠液和血浆中具有良好稳定性的新型白蛋白结合型纳米制剂,大大改善脂溶性药物的溶解性、分散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同时,该白蛋白纳米制剂很好地保持了白蛋白的溶解性和肿瘤靶向富集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裹药理活性物质的白蛋白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白蛋白是一种生物内源性蛋白,具有的可生物降解、无毒、无抗原性等诸多特点,被认为是一个理想的药物载体,白蛋白载药体系是现今药学研究中一个极具生命力的研究方向。结合形式的白蛋白给药体系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载药模式,将药物分子包裹在白蛋白纳米颗粒中,可以明显提高非水溶性药物在水溶液中(即体内血液循环系统中)的稳定性与溶解度。同时,利用肿瘤组织的透过性增强及滞留效应(EPR effect),可以使得白蛋白纳米载药体系达到靶向给药的目的。此外,白蛋白具有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和血液循环周期,提高药物的有效性。
近年来,关于白蛋白纳米颗粒制备的方法有不少,主要分为以下二大类:(1)在反溶剂或乳剂作用下的物理变性吸附制备:如2012年,高会乐等(CN102626393B)将白蛋白和难溶性替尼类药物结合,以磷脂进行分散和稳定,获得可溶性注射用白蛋白纳米制剂;2012年,高缘等(CN201415999A)将戊二醛固化的白蛋白纳米粒吸附灯盏花素;2013年,张晓宏等(CN103169968B)通过白蛋白物理吸附疏水性二氢卟吩光敏剂获得纳米光敏剂;2013年,闫学海等(CN103520734B)通过带正电荷的大分子和白蛋白分子静电吸附及还原剂作用下构建了白蛋白纳米粒子;2013年,邓意辉等(CN1919339B)用50~99.9%(W/W)的白蛋白及其他辅料在高压均质仪里制备了葫芦素的白蛋白固体制剂;2013年,张文芳等(CN103908430A)采用表面稳定剂和白蛋白混合,高压均化法制备了可以稳定存放12小时以上的紫杉醇纳米粒;2016年,张强等(CN105816885A)采用亲和素和白蛋白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构建了亲和素白蛋白纳米粒子,可以靶向经生物素偶联抗体富集的肿瘤;2017年,陈立江等(CN107126564A)通过类似Abraxane工艺的高速高压均质法制备得白蛋白结合型索拉菲尼;2016年,钟延强等(CN105796502A)通过类似方法制备了蓝萼甲素白蛋白纳米粒;2016年,姜虎林等(CN105879045)通过药物和载体白蛋白间的静电吸附和配位作用,以及反溶剂作用下将载体自身氨基酸残基的交联实现了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和造影剂MnO2胶体纳米粒的共载白蛋白纳米粒;2016年,黄永焯等(CN107157950A)将白蛋白溶解于脲,通过硼氢化钠得到变性蛋白后,加入反溶剂沉淀得到白蛋白纳米颗粒;(2)蛋白化学二硫键或其他化学键交联作用制备:2013年,陈道桢等(CN103768024B)采用反溶剂和戊二醛交联方法制备了人参皂苷Rh2的白蛋白复合纳米粒;2013年,王文坦等(CN103212083B)通过打开分子内二硫键,从用醇类等反溶剂沉淀白蛋白,利用巯基-二硫键交换反应得到了分子间二硫键的白蛋白纳米颗粒,可让其在稀释条件下稳定及还原环境中具有氧化还原响应。2014年,蔡林涛等(CN104189916B、CN104162164B)通过将白蛋白二硫键还原后,在反溶剂作用下得到分子之间含巯基和/或二硫键的多聚体白蛋白纳米球;2015年,李芳等(CN104490847A)通过加入香草醛类似物在加热条件将白蛋白分子内游离巯基形成分子内二硫键,蛋白上的氨基和香草醛的醛基形成席夫碱等化学键,得到水溶液中稳定的纳米颗粒;2015年,姜虎林等(CN105288647A)通过将白蛋白修饰点击反应功能化,在金属离子和药物的配位作用下,诱导自组装构建了功能化的白蛋白纳米制剂;2016年,黄海等(CN106540270A)通过二硫键的还原-氧化反应获得了紫杉醇和全反式维甲酸共载纳米颗粒。虽然研究白蛋白纳米颗粒制备的发明不少,但是只有邓意辉等(CN1919339B)用50~99.9%(W/W)的白蛋白及其他辅料在高压均质仪里制备了葫芦素固体制剂及陈道桢等(CN103768024B)提到了戊二醛交联的人参皂苷Rh2的白蛋白复合纳米粒口服应用,但并无相关口服给药稳定性佐证和活体靶向案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89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