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处理装置、生物处理方法及程序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64316.2 | 申请日: | 2018-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6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 发明(设计)人: | 尾田诚人;萩本寿生;水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环境·化学工程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C02F3/34;B01D61/18;B01D61/22;B01D63/06;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祝博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抽吸泵 加压泵 生物处理 背压调整装置 生物处理装置 膜分离装置 控制装置 水槽 管状过滤膜 亲水性单体 差压控制 单层结构 计测装置 抽吸力 调整部 供给水 加压力 透过水 共聚 抽吸 计测 变更 | ||
本发明提供生物处理装置、生物处理方法及程序,生物处理装置具有生物处理水槽(11)、具有共聚有亲水性单体的单层结构的管状过滤膜的膜分离装置(1)、向膜分离装置供给供给水(W3)的加压泵(21)、从膜分离装置抽吸透过水(PW)的抽吸泵(22)、调整透过侧空间的背压的背压调整装置(23);计测膜间差压的膜间差压计测装置(14)、基于膜间差压控制加压泵、抽吸泵及背压调整装置(14)的控制装置(13),控制装置具有:在膜间差压增加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减少背压的背压调整部(13a);在到达背压调整装置的调整范围的极限的情况下对加压泵和抽吸泵的一方进行控制来增加加压泵的加压力和抽吸泵的抽吸力的一方,且增加背压的设定变更部(13b)。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处理装置、生物处理方法及程序。
背景技术
在对粪便等有机性废水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固液的分离使用MF(微滤)、UF(超滤)等膜分离成为主流。
作为膜分离装置,已知有具备壳体和收容于壳体内的多个管状过滤膜(中空纤维膜),且一边使供给水在管状过滤膜的内侧循环一边对供给水进行过滤的方式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具备这样的膜分离装置而进行有机性废水的生物处理的生物处理装置中,透过管状过滤膜后的透过水被抽吸泵抽吸而例如贮存于贮存槽中后被适当利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52338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使用了管状过滤膜的膜分离装置中,由于持续地进行过滤,因此在膜表面附着有微粒的结垢不断发展。在以往的生物处理装置中,透过水的流量因结垢的发展而减少,因此存在难以稳定地确保透过水的流量这一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便在管状过滤膜上结垢发展了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确保透过水的流量的生物处理装置、生物处理方法及程序。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生物处理装置具有:生物处理水槽,其对被处理水所含有的有机物进行处理;膜分离装置,其具有壳体和管状过滤膜,该管状过滤膜将所述壳体划分为被供给从所述生物处理水槽流出的供给水的浓缩侧空间和收容从所述供给水分离的透过水的透过侧空间,并且具有共聚有亲水性单体的单层结构;加压泵,其将所述供给水向所述浓缩侧空间供给;抽吸泵,其从所述透过侧空间抽吸所述透过水;背压调整装置,其调整所述透过侧空间的背压;送回线路,其将从所述膜分离装置排出的浓缩水向所述生物处理水槽送回;膜间差压计测装置,其计测所述浓缩侧空间与所述透过侧空间的膜间差压;以及控制装置,其基于所述膜间差压来对所述加压泵、所述抽吸泵及所述背压调整装置进行控制,所述控制装置具有:背压调整部,其在所述膜间差压增加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对所述背压调整装置进行控制来减少所述背压;以及设定变更部,其在到达了所述背压调整装置的调整范围的极限的情况下,对所述加压泵和所述抽吸泵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来增加所述加压泵的加压力和所述抽吸泵的抽吸力中的至少一方,并且对所述背压调整装置进行控制来增加所述背压。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基于膜间差压来减少管状过滤膜的背压,从而即便在膜间差压因结垢而上升了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背压调整装置的可动范围来调整透过水的流量。
另外,通过在到达了背压调整装置的可动范围的上限的情况下,增加加压力和抽吸力中的至少一方,并且增加背压,从而能够再次使用背压调整装置的可动范围来调整透过水的流量。
另外,通过管状过滤膜具有亲水性,从而即便在向浓缩侧空间供给的供给水的膜面流速低而供给水的压力为低压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透过水的取水。
在上述生物处理装置中,可以是,所述设定变更部进行在增加所述加压泵的加压力而将该加压力控制到上限之后增加所述抽吸泵的抽吸力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环境·化学工程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环境·化学工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43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