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处理装置、生物处理方法及程序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64316.2 | 申请日: | 2018-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6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 发明(设计)人: | 尾田诚人;萩本寿生;水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环境·化学工程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C02F3/34;B01D61/18;B01D61/22;B01D63/06;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祝博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抽吸泵 加压泵 生物处理 背压调整装置 生物处理装置 膜分离装置 控制装置 水槽 管状过滤膜 亲水性单体 差压控制 单层结构 计测装置 抽吸力 调整部 供给水 加压力 透过水 共聚 抽吸 计测 变更 | ||
1.一种生物处理装置,其具有:
生物处理水槽,其对被处理水所含有的有机物进行处理;
膜分离装置,其具有壳体和管状过滤膜,该管状过滤膜将所述壳体划分为被供给从所述生物处理水槽流出的供给水的浓缩侧空间和收容从所述供给水分离出的透过水的透过侧空间,并且具有共聚有亲水性单体的单层结构;
加压泵,其将所述供给水向所述浓缩侧空间供给;
抽吸泵,其从所述透过侧空间抽吸所述透过水;
背压调整装置,其调整所述透过侧空间的背压;
送回线路,其将从所述膜分离装置排出的浓缩水向所述生物处理水槽送回;
膜间差压计测装置,其计测所述浓缩侧空间与所述透过侧空间的膜间差压;以及
控制装置,其基于所述膜间差压来对所述加压泵、所述抽吸泵及所述背压调整装置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背压调整部,其在所述膜间差压增加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对所述背压调整装置进行控制来减少所述背压;以及
设定变更部,其在到达了所述背压调整装置的调整范围的极限的情况下,对所述加压泵和所述抽吸泵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来增加所述加压泵的加压力和所述抽吸泵的抽吸力中的至少一方,并且对所述背压调整装置进行控制来增加所述背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设定变更部进行在增加所述加压泵的加压力而将该加压力控制到上限之后增加所述抽吸泵的抽吸力的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在增加所述抽吸泵的抽吸力而将该抽吸力控制到上限之后进行所述管状过滤膜的清洗的清洗控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送回线路具有:分支线路,其向所述生物处理水槽与所述膜分离装置之间供给所述浓缩水;以及第二流量调整阀,其设置于所述分支线路的下游侧而调整在所述送回线路中流动的所述浓缩水的流量。
5.一种生物处理方法,其具有:
加压工序,在该加压工序中,向具有共聚有亲水性单体的单层结构的管状过滤膜的一侧即浓缩侧空间加压供给从生物处理水槽流出的供给水;
抽吸工序,在该抽吸工序中,从所述管状过滤膜的另一侧即透过侧空间抽吸透过水;
送回工序,在该送回工序中,将从所述浓缩侧空间排出的浓缩水向所述生物处理水槽送回;
背压调整工序,在该背压调整工序中,在所述浓缩侧空间与所述透过侧空间的膜间差压增加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减少所述透过侧空间的背压;以及
设定变更工序,在该设定变更工序中,在到达了所述背压的调整范围的极限的情况下,增加所述供给水的加压力和所述透过水的抽吸力中的至少一方,并且增加所述背压。
6.一种程序,其用于使生物处理装置的控制装置的计算机执行下述步骤,所述生物处理装置具备:
生物处理水槽,其对被处理水所含有的有机物进行处理;
膜分离装置,其具有壳体和管状过滤膜,该管状过滤膜将所述壳体划分为被供给从所述生物处理水槽流出的供给水的浓缩侧空间和收容从所述供给水分离的透过水的透过侧空间,并且具有共聚有亲水性单体的单层结构;
加压泵,其将所述供给水向所述浓缩侧空间供给;
抽吸泵,其从所述透过侧空间抽吸所述透过水;
背压调整装置,其调整所述透过侧空间的背压;
送回线路,其将从所述膜分离装置排出的浓缩水向所述生物处理水槽送回;以及
膜间差压计测装置,其计测所述浓缩侧空间与所述透过侧空间的膜间差压,
所述步骤包括:
在所述膜间差压增加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对所述背压调整装置进行控制来减少所述背压;以及
在到达了所述背压调整装置的调整范围的极限的情况下,对所述加压泵和所述抽吸泵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来增加所述加压泵的加压力和所述抽吸泵的抽吸力中的至少一方,并且对所述背压调整装置进行控制来增加所述背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环境·化学工程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环境·化学工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431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