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石墨烯抗肿瘤药物靶向载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52407.4 | 申请日: | 2018-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6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赵立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00 | 分类号: | A61K9/00;A61K47/04;A61K47/26;A61K31/70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载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116 | 代理人: | 韦群 |
地址: | 5302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石墨烯 抗肿瘤药物 靶向载体 碱基互补配对 超声溶解 肿瘤细胞 制备 混合溶液中 靶向作用 药物输送 药物载体 互补链 双链 沉淀 冷却 溶解 杀死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石墨烯抗肿瘤药物靶向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DNA单链溶解在PBS缓冲溶液中,超声溶解,然后将上DNA单链的互补链加入上述冷却后的溶液中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双链的DNA分子;(2)将氧化石墨烯加入到PBS缓冲溶液中,超声溶解,然后将步骤(1)中碱基互补配对的DNA溶液加入到溶液氧化石墨烯的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3)将抗肿瘤药物加入到步骤(2)的混合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后,离心,获得的沉淀即为氧化石墨烯抗肿瘤药物靶向载体。上述药物载体对肿瘤细胞具有靶向作用,可以精准将药物输送到指定位置并杀死肿瘤细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氧化石墨烯抗肿瘤药物靶向载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21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因此,癌症的控制已成为全球性的卫生战略重点。目前,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癌症大国,癌症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健康,而且给家庭、社会、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据1994年统计资料表明,癌症在我国城市、农村人口中分别占全死因的21.82%和16.50%,分别从70年代的第三和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在用岁一54岁最佳工作年龄,癌症长期居于各类死因之首。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更加严重,年新发病例约为160万,死亡达130万,现症病人200多万,平均每死亡5个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每200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因有癌症病人而遭受打击。而且,随着乡镇工业化、居住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与不合理生活方式的普遍存在,多数癌症还将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肺癌、肝癌、肠癌急剧上升,值得高度重视。
氧化石墨烯是石墨烯的氧化物,其颜色为棕黄色,市场上常见的产品有粉末状、片状以及溶液状的。因经氧化后,其上含氧官能团增多而使性质较石墨烯更加活泼,可经由各种与含氧官能团的反应而改善本身性质,例如,-OH、-COOH、-O-、C=O等含氧官能团,这些功能性基团赋予氧化石墨烯新的特性,如分散性、亲水性等,同时有利于化学功能化修饰接枝不同的化合物,在生物医学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
然而,传统的应用单抗、激素和脂质体等作为抗癌药物载体,但都未获得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而且载药量有限,无法达到致死癌细胞的剂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一种氧化石墨烯抗肿瘤药物靶向载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
一种氧化石墨烯抗肿瘤药物靶向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DNA单链溶解在PBS缓冲溶液中,超声溶解,然后将上DNA单链的互补链加入上述冷却后的溶液中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双链的DNA分子;
(2)将氧化石墨烯加入到PBS缓冲溶液中,超声溶解,然后将步骤(1)中碱基互补配对的DNA溶液加入到溶液氧化石墨烯的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
(3)将抗肿瘤药物加入到步骤(2)的混合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后,离心,获得的沉淀即为氧化石墨烯抗肿瘤药物靶向载体。
优选的,所述步骤(1)、(2)中,PBS缓冲溶液的浓度为0.01mol/L,pH为7.0-8.0。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在恒温仪中,加热至95℃并保持10min后自然冷却至25℃。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24h。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DNA单链与互补链的摩尔比为1:1。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DNA单链的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互补链为SEQ IDNO:2。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抗肿瘤药物为阿克拉霉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中医药大学,未经广西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24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