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尾气催化装置及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45953.5 | 申请日: | 2018-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2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赵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F01N5/02;H02N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气口 热交换管 净化腔 汽车尾气催化 热电转换模块 催化载体 流体出口 出气口 壳体 内壁 紧贴 导热 车载电池 大气连通 壳体外部 连接管路 流体进口 流体入口 尾气催化 导热环 进风口 排气管 圆筒状 风机 车内 阀门 去除 汽车 尾气 回收 延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尾气催化装置及汽车,尾气催化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具有进气口、出气口和位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净化腔,进气口与排气管连接,净化腔内设置有圆筒状的衬垫、至少一个催化载体和至少一个热交换管,热交换管的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延伸至壳体外部,衬垫紧贴净化腔的内壁,催化载体紧贴衬垫的内壁,进气口中设置有导热环,导热环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热电转换模块,热交换管的流体入口与大气连通,其流体出口通过风机与车内进风口连接并在连接管路上设置阀门,热电转换模块与车载电池连接。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不仅能够对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去除,而且还能回收其中的热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尾气催化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传统燃料汽车采用柴油或汽油作为能源,通过发动机产生汽车行驶的动力。然而无论是柴油汽车还是汽油汽车都不可避免的在燃料燃烧时产生有害气体,以及夹杂着微粒,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PM2.5,在汽车保有量较大的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汽车厂商都纷纷研制了尾气净化装置,通过化学催化作用或物理吸附作用将尾气里的有害物质进行去除,从而降低危害。但是,燃料在燃烧时不仅产生了废气,还能产生大量热量,尾气经过净化装置后便直接排入大气中了,其携带的大量热能也随之浪费了。目前还尚未有能够对尾气中热能进行回收利用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尾气催化装置及汽车,不仅能够对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去除,而且还能回收其中的热能。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尾气催化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气口、出气口和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的净化腔,所述净化腔内设置有圆筒状的衬垫、至少一个催化载体和至少一个热交换管,所述热交换管的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所述衬垫紧贴所述净化腔的内壁,所述催化载体紧贴所述衬垫的内壁,所述进气口中设置有导热环,所述导热环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热电转换模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热电转换模块包括:
热效应片,设于所述导热环上靠近其内表面的位置;
冷效应片,设于所述导热环上靠近其外表面的位置;
转换电路,分别电性连接至所述热效应片和冷效应片;
所述转换电路能够通过电子在从所述热效应片向冷效应片移动过程中形成的电势差产生电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催化载体的数目为两个,所述热交换管的数目为一个,两个所述催化载体分别设置于所述净化腔的前端和后端,并且具有一定间距,所述热交换管位于两个催化载体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净化腔的两端均为锥形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热交换管包括直通管和连接管,所述直通管的数目为五个,并且以所述壳体的轴线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直通管与所述壳体的轴线平行,所述连接管的数目为四个,所述连接管连接不相邻的两个所述直通管的同侧端口从而使流体依次流经所有直通管和连接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热交换管为“S”型管,其垂直于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具有排气管,所述汽车还包括尾气催化装置,所述尾气催化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气口、出气口和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的净化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排气管连接,所述净化腔内设置有圆筒状的衬垫、至少一个催化载体和至少一个热交换管,所述热交换管的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所述衬垫紧贴所述净化腔的内壁,所述催化载体紧贴所述衬垫的内壁,所述进气口中设置有导热环,所述导热环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热电转换模块,所述热交换管的流体入口与大气连通,其流体出口通过风机与车内进风口连接并在连接管路上设置阀门,所述热电转换模块与车载电池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59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颗粒捕集器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利用内燃发动机余热的液汽盘管及其烹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