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商用车行驶过程中起动发动机的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141816.4 | 申请日: | 2018-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2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川;刘建康;熊演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W10/06 | 分类号: | B60W10/06;B60W30/18;B60W10/10;B60W10/08;B60W20/15;B60W10/02;B60W20/40 |
| 代理公司: | 11384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郑青松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起动 混合动力商用车 驱动电机 变速器 行驶过程 离合器 挡位 变速器输入轴 增加动力系统 发动机驱动 转子 车速限制 动力系统 动力中断 硬件设备 转子连接 单电机 平顺性 输出轴 空挡 起机 车速 行车 时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商用车行驶过程中起动发动机的控制方法,所述混合动力商用车包括发动机、离合器、驱动电机和变速器,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通过离合器与驱动电机的转子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与变速器输入轴连接;其包括:变速器由当前挡位挂空挡;驱动电机起动发动机;变速器重新挂入当前挡位并且发动机驱动。本发明的混合动力商用车行驶过程中起动发动机的控制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不需要增加动力系统成本,在现有的单电机P2动力系统下,不需要增加任何硬件设备;而且本发明行车起动发动机的时机不受车速限制,动力中断时间短,起机过程平顺性好,可以在任意车速下起动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商用车动力系统控制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商用车行驶过程中起动发动机的控制方法,属于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商用车变速器多采用AMT,电机位于离合器与变速器之间,电机与变速器属于机械刚性连接,属于P2构型方案。商用车发动机一般采用柴油机和气体机,没有配备双质量飞轮。发动机在起动过程中会产生剧烈的振动,在纯电动过程中如果通过离合器滑摩起动发动机,由于中间没有缓冲机构,发动机的振动会直接传递到车轮端,因此无法采用离合器滑摩的方法起动发动机。如果采用起动机起动发动机,受设计寿命限制,传统的起动机无法满足频繁起动发动机的要求。如果无法实现行车起机功能,车辆就不具备纯电动功能,这会极大地降低混合动力汽车的节油率。
针对这一问题,公开号为CN101947915A《一种强混合动力汽车工作模式切换中发动机起停控制方法》中提出给发动机单独配一个高压电机,利用高压电机行车起动发动机的方式,此类解决方案,虽然控制简单,可靠性高,但增加了动力系统的成本,从而降低整车的竞争力。
公开号为CN205365587U《混合动力公交车的发动机起停系统》中提出给发动机单独配一个智能起动与发电集成的电机,利用智能起动机起动发动机的方式。此类解决方案虽然可以实现车起机功能,但同样会增加动力系统成本,从而降低整车的竞争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现有的混合动力商用车动力系统的基础上,有必要开发一种全新的行车起机控制方法,这种控制方法通过改进软件实现行车起机功能,可靠性高,可控性好,动力中断时间短,不会增加动力系统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混合动力商用车单电机P2构型的行车起机功能,在不增加动力系统成本的前提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商用车行驶过程中起动发动机的控制方法,其具有可靠性高,可控性好,动力中断时间短,过程平顺的特点,以达到混合动力商用车节油率的要求。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动力商用车行驶过程中起动发动机的控制方法,所述混合动力商用车包括发动机、离合器、驱动电机和变速器,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通过离合器与驱动电机的转子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与变速器输入轴连接;其包括:
S10、变速器由当前挡位挂空挡;
S20、驱动电机起动发动机;
S30、变速器重新挂入当前挡位并且发动机驱动。
可选的,S20具体为:驱动电机转速降至零,离合器结合起动发动机;或者通过离合器滑摩起动发动机。
可选的,S30具体为:分离离合器重新挂入当前挡位;或者不分离离合器重新挂入当前挡位。
可选的,S10具体为:
混合动力商用车工作在纯电动模式,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发动机处于停机状态,由驱动电机通过变速器单独驱动车辆行驶;
当车速达到起机条件时,整车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将驱动电机的转矩降低到零,并进入随动状态;
整车控制器控制所述变速器从当前挡位退入到空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18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