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冻奶类甜品中水含量的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38410.0 | 申请日: | 2018-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64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纪竞;高秀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大桥道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G01N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俞炯 |
地址: | 30035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冻 甜品 中水 含量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冻奶类甜品中水含量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样品保存:将若干样品在温度为‑3~‑5℃,湿度为40‑50%的条件下进行存放;S2、样品检测:将样品放于水分检测仪中进行检测,在加热范围内每隔2‑5℃进行恒重称量,并计算失水率Ax,x代表不同的温度;S3、辅助检测:将样品放于热重分析仪中进行分析,得到温度对重量变化的曲线,计算失水率By,y代表不同的温度;S4、比对:对比样品检测的数据和辅助检测的数据,当二者数据误差≤5%时,选择在该范围内多个数据的平均值为最终测得的水含量。采用以上方法对冷冻奶类甜品进行水含量的检测,其具有减小冷冻奶类甜品中水含量检测误差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含量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冻奶类甜品中水含量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含水量是冷冻食品的一项重要检测指标,影响食品的运输以及保存周期。常用的水份检测方法包括:直接干燥法、减压干燥法、蒸馏法。直接干燥法即在101.3kPa下,101-105℃之间采用挥发法测定样品中干燥减失的重量,待样品恒重后进行称量计算。减压干燥法即在40-53kPa下加热至60±5℃,利用减压烘干的方法去除样品中的水分。蒸馏法将样品的中的水分与甲苯或者二甲苯共同蒸出,计算蒸出水的体积。
由于冷冻奶类甜品中包含油脂,蒸馏法不适用于这类产品中水含量的检测。直接干燥法和减压干燥法检测时间较长,不适合在线检测。通常采用红外线加热,提高水分蒸发速度。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红外线加热的温度不容易控制,冷冻奶类甜品中还包括其它干物质,在加热的过程中,容易使干物质炭化损失,导致测量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冻奶类甜品中水含量的测试方法,其具有减小冷冻奶类甜品中水含量检测误差的特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冷冻奶类甜品中水含量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样品保存:将若干样品在温度为-3~-5℃,湿度为40-50%的条件下进行存放;
S2、样品检测:将样品放于水分检测仪中进行检测,在加热范围内每隔2-5℃进行恒重称量,并计算失水率Ax,x代表不同的温度;
S3、辅助检测:将样品放于热重分析仪中进行分析,得到温度对重量变化的曲线,计算失水率By,y代表不同的温度;
S4、比对:对比水分检测仪的数据和热重分析仪的数据,当二者数据误差≤5%时,水分检测仪的数据在所测定温度范围内的多个数据的平均值为最终测得的水含量。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预先对样品进行低温保存,保留样品中的水分处于稳定状态,以免受外界环境影响造成加大误差。将样品分为两份,其中一份放入水分检测仪中检测失水率,另一份放入热重分析仪中检测样品的失重曲线。
样品放入水分检测仪中以加热蒸发的方式去除样品内部水分,样品在加热蒸发的过程中会依次经历自由水的蒸发、结合水的蒸发以及部分干物质炭化失水的过程。而在实际检测中通常只需要检测自由水的失水率或者结合水的失水率,仅采用水分检测仪无法准确对这两次脱水进行准确测试。使用水份检测仪对样品进行测试时,间隔测试多组数据,以方便将该数据与辅助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
本申请中采用热重分析仪进行辅助检测,样品放入热重分析仪中,三个阶段的失水率会明显从温度对重量变化的曲线中观察到。之后对两组数据进行比对,即可区分自由水的失水率、结合水的失水率和干物质炭化的失水率,最终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失水率总和为样品的含水量。虽然水份检测仪和热重分析仪均为常规设备,但是两者联用用于检测水含量的技术目前还没有。
进一步地,样品保存时,设置空白样品,并同时对空白样品进行样品检测和辅助检测。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低温条件下保存时,若保存时间太久,样品表面可能形成更多冰霜,造成测试不准确。保存样品时,放置与样品体积大小相同的塑料块作为空白样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大桥道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大桥道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84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