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重复利用高吸油海绵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37615.7 | 申请日: | 2018-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1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吴刚;何伟仁;张建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刚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D17/022;B01J2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朱亲林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油海绵 海绵 纤维海绵 可重复 制备 纳米纤维 亲油改性 放入 发酵 聚乙烯 聚二甲基硅氧烷 应用前景广阔 海泡石纤维 界面结合力 分散浆料 混合分散 浆料混合 磷酸溶液 芦苇粉末 内孔表面 物质混合 吸油材料 液体冲刷 重复利用 海泡石 酵母粉 木质素 内表面 掺入 抽滤 改性 鸡油 铜膜 芦苇 损伤 自制 体内 | ||
1.一种可重复利用高吸油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为:
(1)取200~250g海泡石,置于磨石机中研磨,过筛得到海泡石粉,向塑料盆中加入400~500mL磷酸溶液,将海泡石粉倒入塑料盆中,搅拌分散,得到海泡石悬浮液,向海泡石悬浮液通入8~10L的氨气,得到活化石浆;
(2)将40~50gβ-环糊精、12~15g氢氧化钠和200~300mL蒸馏水加入四口烧瓶中,对四口烧瓶水浴加热升温,启动搅拌器,将60~75mL E-51型环氧树脂的二甲基亚砜溶液装入恒压滴液漏斗中,用恒压滴液漏斗向四口烧瓶中滴加E-51型环氧树脂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保温反应,得到反应产物;
(3)用无水乙醇洗涤上述反应产物3~5次,再将洗涤后的反应产物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白色粉末即为纳米纤维海绵,将40~50g纳米纤维海绵放入200~220mL活化石浆中,搅拌分散后得到纳米纤维海绵浆料;
(4)将芦苇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得到芦苇粉末,将芦苇粉末置于烘箱中,加热升温,干燥,得到干燥后的芦苇粉末,将干燥后的芦苇粉末与纳米纤维海绵浆料混合,并置于高速分散机中,高速分散,得到分散浆料,将分散浆料置于真空抽滤机中抽滤,去除滤液得到木石纤维海绵;
(5)按重量份数计,将40~50份木石纤维海绵、5~10份聚二甲基硅氧烷、10~15鸡油、10~12份酵母粉、20~25份水放入发酵罐中,发酵得到亲油改性海绵;
(6)配置400~500mL硫酸铜溶液,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50~60mL浓硫酸溶液、8~10g聚乙二醇、12~15g1,4-丁炔二醇、20~30g氯化镍,得到电解液,将电解液放入电解槽中,以铜棒作为阳极、亲油改性海绵作为阴极,取出阴极用水洗涤3~5次得到可重复利用高吸油海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利用高吸油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所述的磨石机中研磨时间为2~3h,所过筛规格为200目,磷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搅拌分散时间为40~5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利用高吸油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对四口烧瓶水浴加热升温后温度为80~90℃,搅拌器转速为300~350r/min,搅拌混合时间为35~40min,E-51型环氧树脂的二甲基亚砜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恒压滴液漏斗滴液速率为5~10mL/min,保温反应时间为6~8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利用高吸油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所述的真空干燥箱设定温度为90~100℃,干燥时间为3~4h,搅拌分散时间为30~45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利用高吸油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4)所述的芦苇放入粉碎机中粉碎时间为3~4h,所过筛规格为100目,加热升温后温度为70~80℃,干燥时间为10~12h,干燥后的芦苇粉末与纳米纤维海绵浆料混合的质量比为1︰5,高速分散机转速为2000~2500r/min,高速分散时间为10~15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利用高吸油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5)所述的发酵温度为35~40℃,发酵时间为3~5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利用高吸油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的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浓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98%,电镀时控制电流密度为2~3A/dm3,电解时间为2~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刚,未经吴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761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