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统制墨原料颗粒的超微破壁粉碎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37109.8 | 申请日: | 2018-0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5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 发明(设计)人: | 黄太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太海 |
| 主分类号: | B02C21/00 | 分类号: | B02C21/00;B02C19/18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30011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破壁 原料颗粒 变温压差膨化 超低温 超微粉碎 破壁粉碎 超微 墨汁 油脂类物质 低温粉碎 分子破壁 粉体结块 技术采用 技术处理 技术结合 快速降温 内部组织 氧化变质 原料分解 原料膨化 结合力 变温 脆化 快递 粒径 墨锭 墨膏 墨色 熔接 微粉 制备 冷冻 破碎 凝结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统制墨原料颗粒的超微破壁粉碎方法,采用破壁技术结合超微粉碎技术将传统制墨原料颗粒分子破壁粉碎成微粒;本发明中破壁技术采用变温压差膨化破壁技术或超低温破壁技术,变温压差膨化破壁技术处理是利用瞬间的变温、压差使原料膨化、脆化,超低温破壁技术则是利用原料在快速降温情况下,快递降低原料内部组织结合力,两种技术方法下都达到将制墨原料分解破碎成微粉的目的,打破了颗粒之间的熔接,同时低温粉碎避免了墨色氧化变质,同时使原料中的油脂类物质冷冻凝结,避免粉体结块;之后结合超微粉碎技术使其粒径降低,达到1200目以上,可应用于墨汁、墨膏、墨锭的制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用化工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统制墨原料颗粒的超微破壁粉碎方法。
背景技术
墨汁和墨锭是市场上两种最常见、使用最广泛的的书画创作材料。然墨汁含有动物明胶,易与一些有氧和无氧分解细菌混合生成具有臭味的硫化氢,极易腐败变质,影响墨色效果。墨锭如保存不当也易发霉,用时需在砚台上研磨较为不便。目前一般墨汁和手工研墨的墨粉颗粒只有800-1000目左右,与宣纸的渗化效果有待提高,且部分颗粒之间有熔接现象,一些颗粒不是很圆,是由两个或多个球形颗粒结合而成的,影响墨粉颗粒的流动性,造成墨的分子扩散不均匀,从而造成笔墨层次模糊不清、墨色不均匀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统制墨原料颗粒的超微破壁粉碎方法,经本发明方法粉碎后的制墨原料颗粒可达到1200目以上,与宣纸渗化效果更佳。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传统制墨原料颗粒的超微破壁粉碎方法,采用破壁技术结合超微粉碎技术将传统制墨原料颗粒分子破壁粉碎成微粒;
所述破壁技术采用变温压差膨化破壁技术、超低温破壁技术或机械破壁法。
其中,所述变温压差膨化破壁技术处理工艺具体如下:
开启膨化设备,打开蒸汽发生器,至蒸气压力在0.4-0.5MPa时,开启真空泵将压力罐抽成真空,温度在85-100℃,制墨原料在压力罐内保温、保压40-55min,迅速打开压力罐与真空罐之间的阀门,利用瞬间的变温、压差使其膨化、干燥,关闭泄气阀,保持5-10min后,打开阀门,使罐内恢复至常压,反复2-3次,泄压后开罐取出。
其中,所述超低温破壁技术处理工艺具体如下:
使用75%食用酒精均匀喷洒于制墨原料上,采用液态氮作为冷源,进行快速冷冻处理,通过采用物料在可控温差装置中离开液态氮面的距离控制温差在220-280℃,之后置于高温条件下短时间内迅速解冻,反复3-5次,达到分解破壁的目的。
其中,所述机械破壁法具体如下:将制墨原料润湿后置于高速离心剪切式超细粉碎机中,对物料挤压碾碎,粉碎一段时间后取出,即可。
其中,所述制墨原料是指油烟、松烟、漆烟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原料颗粒经破壁处理后,加入行星球磨机进行超微粉碎,使颗粒径至10μm以下。
其中,所述油烟是将桐油点燃,在还原气氛下不完全燃烧产生的黑烟沉积而得的轻质粉状固体;所述松烟是松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黑烟沉积所得的轻质粉状固体;所述漆烟是是油漆熏烧后产生的轻质粉状固体。
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超微破壁粉碎后的制墨原料微粒可用于制备墨膏、墨汁或墨锭。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太海,未经黄太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71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站环保投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有自动添料的粉末涂料研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