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饲料及原料中有机砷、三价砷及五价砷含量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35107.5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4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淋敏;张书金;王少青;杨伟春;刘小成;汤建平;周通;张敬学;李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傲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华傲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慧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5113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价砷 五价砷 有机砷 饲料 荧光 检测 原子荧光光谱仪 计算标准曲线 砷标准溶液 标准曲线 分析检测 抗坏血酸 原料样品 无机酸 定容 硫脲 总砷 还原 绘制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饲料及原料中有机砷、三价砷及五价砷含量的检测方法,包括:步骤1,取不同体积的砷标准溶液加入硫脲‑抗坏血酸还原后定容,上原子荧光光谱仪分析检测得到相应的荧光值,根据浓度及荧光值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标准曲线方程;步骤2,取三份饲料或原料样品,分别标记为A、B、C,并分别进入后续三组步骤:A样品计算得到样品的总砷含量;B样品计算得到总无机酸含量;C样品计算得到三价砷含量;步骤3,计算得到总有机砷含量及五价砷含量。本发明操作简单,可以方便地检测饲料及原料中总有机砷、三价砷及五价砷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成分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砷含量的检测方法,尤其是动物饲料及原料中有机砷、三价砷及五价砷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砷是广泛分布在大气、水和陆地等环境中的一种自然的元素,其形态上分为无机砷和有机砷,其中无机砷为剧毒。无机砷中有可分为三价砷及五价砷,三价砷的毒性要大于五价砷。
长期接触无机砷,主要是通过饮用受污染的水,食用用这类水加工的食品和富含砷的水灌溉的粮食,可导致慢性砷中毒。
对于饲料工业来说,有机砷与无机砷是需要区别对待的,无机砷应当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其有剧毒,大剂量时会造成动物的急性中毒,同时还会在动物体内富集残留对公众的饮食安全造成威胁,动物粪便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的砷污染。而有机砷则相对安全,有些有机砷制剂还可添加于饲料中起到驱虫、改善皮毛光亮等作用。
饲料中无机砷的主要来源为矿石原料等,有机砷的主要来源则为饲料添加剂及鱼粉等饲料原料。
目前饲料工业中检测砷的国标方法为《GBT 13079-2006饲料中总砷的测定》,该方法通过将样品经湿消解或干灰化后,加入硫脲使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再加入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使还原生成砷化氢,由氩气载入石英原子化器中分解为原子态砷,在特制的砷空心阴极灯的发射光激发下产生原子荧光,其荧光强度在固定条件下与被测液中的砷的浓度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该方法只能定量检测样品中的总砷的含量,无法区分样品中的砷的形态。本发明在该国标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进,使其可以分别测定样品中的总有机砷,三价砷以及五价砷的含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进后的检测饲料及原料中总有机砷、三价砷及五价砷含量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饲料及原料中有机砷、三价砷及五价砷含量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取不同体积的砷标准溶液加入硫脲-抗坏血酸还原后定容,上原子荧光光谱仪分析检测得到相应的荧光值,根据浓度及荧光值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标准曲线方程;
步骤2,取三份饲料或原料样品,分别标记为A、B、C,并分别进入后续三组步骤:
A样品:
步骤A1,将饲料或原料A样品干灰化,同时做样品空白;
步骤A2,将步骤A1中灰化后的样品加入盐酸加热后,加入硫脲-抗坏血酸溶液还原后定容过滤;
步骤A3,将步骤A2的溶液上原子荧光光谱仪分析检测得到相应的荧光值;
步骤A4,根据步骤A3的荧光值及步骤1的方程计算得到样品的总砷含量;
B样品:
步骤B1,将饲料或原料B样品不进行灰化,直接加入盐酸加热后,加入硫脲-抗坏血酸溶液还原后定容过滤;
步骤B2,取步骤B1的滤液加正辛醇(消泡剂)后,上原子荧光光谱仪分析检测,根据荧光值及步骤1的方程计算得到总无机酸含量;
C样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傲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华傲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慧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傲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华傲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慧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51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