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磷酸锰钠及其合成方法与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9503.7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7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彦明;刘华涛;朱建忠;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H01M10/054;C01B25/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向玉芳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钠离子电池 磷酸锰 还原性气氛 碳水化合物 合成 预处理 正极 化学计量比 磷源化合物 锰源化合物 工作电压 含碳材料 晶体结构 正极材料 正交晶系 制备过程 烧结 单质碳 空间群 前驱体 碳包覆 钠源 制备 应用 环保 | ||
1.一种双磷酸锰钠,其特征在于,其化学式为:Na3Mn2(P2O7)(PO4),材料的晶体结构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其晶胞参数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磷酸锰钠,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磷酸锰钠是由碳包覆,碳包覆的双磷酸锰钠的化学式为Na3Mn2(P2O7)(PO4)/C。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磷酸锰钠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混合前驱体:将钠源化合物、锰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按照Na3Mn2(P2O7)(PO4)化学式中Na、Mn和P的化学计量比混合后再经过充分的研磨或者球磨,混合均匀;所述的钠源化合物为含有钠元素的盐或碱;所述的锰源化合物为锰盐或锰的氧化物;所述的磷源化合物为磷酸盐或磷的氧化物;
2)预处理:将步骤1)均匀混合的前驱体在空气、还原性气氛或者惰性气氛下250~450℃热处理2~10h,而后随炉自然冷却后,再经过充分研磨或球磨,得到粉末状中间产物;
3)烧结反应:将步骤2)得到的粉末状中间产物在空气、还原性气氛或是惰性气氛中500~700℃处理6~72h,得到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双磷酸锰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磷酸锰钠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有钠元素的盐或碱为碳酸钠、醋酸钠、氢氧化钠、硝酸钠和氟化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磷酸锰钠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锰盐包括乙酸锰、碳酸锰、硫酸锰、氯化锰或草酸锰;所述的锰的氧化物包括氧化锰、三氧化二锰和二氧化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磷酸锰钠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酸盐或磷的氧化物为NH4H2PO4、(NH4)2HPO4、(NH4)3PO4和P2O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磷酸锰钠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步骤3)中所述的惰性气氛的气体为氮气、氩气、二氧化碳或氦气中的一种;所述的还原性气氛的气体为Ar/H2混合气、N2/H2混合气、氢气、氨气或一氧化碳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磷酸锰钠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前驱体混合时或步骤2)预处理后还包括加入碳材料;制得碳包覆双磷酸锰钠;所述的含碳材料包括碳水化合物以及单质碳;所述的碳水化合物为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且在高温且低于反应温度的无氧状态下裂解产生碳的有机化合物;所述碳材料的加入量为使最终剩余碳的量占正极材料重量总量的0.01~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磷酸锰钠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水化合物为蔗糖、葡萄糖、柠檬酸、纤维素和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单质碳为乙炔黑,石墨,Super P或石墨烯的导电碳。
10.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磷酸锰钠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950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