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盾构机车站始发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129216.6 | 申请日: | 2018-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63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 发明(设计)人: | 杨苏春;张明义;杨国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02D29/045 |
| 代理公司: | 37256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祺;刘雁君 |
| 地址: | 266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盾构机 施工 车站 支撑框架 盾构 上层板 机车 组装 装配组件 脚手架 下井 构筑 基坑 地面道路 临时支撑 隧道施工 便利性 基层板 掉落 坠物 损伤 出行 保证 进度 挖掘 建设 | ||
一种盾构机车站始发的施工方法,用以在挖掘出的基坑中同时进行车站的建设和盾构机的始发,步骤包括:1、构筑基层板,搭建支撑框架和脚手架;2、盾构机的装配组件下井;3、上层板的构筑。盾构机车站始发的施工方法,能够在盾构机的装配组件逐个下井组装的同时,进行上层板的施工,从而逐层构件车站的结构,进行车站的施工,使盾构机的组装、始发和车站的施工能够同时进行,无须相互等待,保证了隧道施工的进度,同时大幅缩短了车站施工的工期,降低了对地面道路的影响,提高出行的便利性。盾构机在支撑框架内组装,支撑框架能够保护盾构机,避免同时进行车站施工时,掉落的坠物落到盾构机上,防止盾构机因此造成损伤,同时支撑框架能够起到脚手架的临时支撑作用,构筑上层板,便于车站的施工,保证车站的施工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盾构机下井始发方法盾构机车站下井始发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盾构机是一种使用盾构法的隧道掘进机,由于其掘进速度快,常用于地铁隧道的施工。在利用盾构机进行地铁隧道施工时,需要先将盾构机送到挖出的始发井中,使盾构机到达预定深度,然后才能向前进行掘进。
目前经常采用明挖的车站基坑,作为盾构机的始发井,从而无须单独开挖始发井,节省施工成本。由于盾构机的长度较长,为了便于下井,盾构机分为多段,每段送到井下后,再进行拼装,从而使盾构机的拼装需要在车站基坑内进行。盾构机在车站基坑内拼装时,若同时进行车站的施工,上层主体结构施工时产生的高空坠落物会对盾构机及组装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并且盾构机占据了车站基坑内的空间,也增加了同时进行车站施工的难度。因此目前盾构机始发方法是先进行车站施工,车站施工完毕后预留盾构机始发井,再进行盾构机组装和始发;或者先将盾构机组装完成后始发,离开车站基坑后,再开始车站的施工。这两种方式盾构机的组装要等待车站施工完毕后进行,或者盾构机事发后才能开始车站施工,大大延长了施工的工期。由于地铁车站施工场地主要位于人口密集、交通繁忙的位置,并且需要占据地面上的道路进行封闭施工,车站施工工期的延长,则延长了对地面上道路的影响,使道路交通长期处于拥堵状态,增加出行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同时进行盾构机始发施工和车站施工,并能够同时避免交叉施工带来的安全问题的盾构机车站始发的施工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盾构机车站始发的施工方法,用以在挖掘出的基坑中同时进行车站的建设和盾构机的始发,步骤如下:
①在基坑的底面上构筑基层板,在基层板上构筑支撑柱,搭建支撑框架和脚手架;
②将支撑框架的两端分别作为始发端和装配端,将始发端延伸并贴靠到基坑对应一侧的内壁上,将装配端与脚手架或基坑对应一侧的内壁之间留出能够容纳盾构机的装配组件的施工空间;脚手架搭建在位于施工空间以外,未搭建支撑框架和未构筑支撑柱的基层板上;
③将盾构机的每一节装配组件,逐个由施工空间正上方,落入到基坑内,放置到施工空间中的基层板上,并由装配端的开口送入到支撑框架设置的装配空间中;同时利用支撑柱、支撑框架以及脚手架的顶部,构筑上层板,在上层板上预留与装配空间对齐的下井口;
④最后一节装配组件放置到施工空间中的基层板上时,将支撑框架的装配端延伸到施工空间中,并贴靠到脚手架或基坑对应一侧的内壁上;通过延伸后的支撑框架,将上层板上的下井口封闭;
⑤将装配组件在支撑框架内拼装成盾构机,盾构机由始发端的开口离开支撑框架,由基坑的侧壁开始掘进,离开基坑。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框架上覆盖防坠网和/或模板,用以防止坠物落入到支撑框架的装配空间中。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框架搭建在基层板的一侧,在支撑框架的一侧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模板,在模板与基坑对应一侧的侧壁之间形成的填充空间中浇筑混凝土,在基坑的侧壁上构筑车站的侧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92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