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纯电动一体式驱动装置及其驻车控制策略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128771.7 | 申请日: | 2018-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67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柴旭;钟辰宇;熊玉杰;钱骏;徐大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T1/06 | 分类号: | B60T1/06;B60T13/7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 地址: | 20180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电动 体式 驱动 装置 及其 控制 策略 | ||
一种新能源纯电动一体式驱动装置及其驻车控制策略,包括:由PEU端盖、PEU减速箱壳体、电机减速箱壳体和端盖总成依次固定连接构成的壳体部分,以及依次设置于壳体部分内的PEU散件、EPP、机械驻车机构、输入轴以及驻车电机,其中:EPP与驻车电机的控制端相连并输出驻车或解锁指令,驻车电机的输出端与机械驻车机构相连,EPP与减速箱相连并采集整车信号、EPP信号、PEU信号和EPB信号后输出至VCU,EPP与VCU相连并接收驻车或解锁的执行指令。本发明容错率高,逻辑严谨,同时避免意外的高速强制驻车情况,确保驾驶员的驻车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纯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新能源纯电动一体式驱动装置及其驻车控制策略。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相关技术已经日趋成熟,电机的转速也越来越高,成为发展方向之一。输入高转速是对新能源减速箱提出的新要求。市场上的驱动装置,采用减速箱和电机分体式,采用花键传递扭矩。缺点是体积大,高转速下性能差。
针对日趋成熟的EPB(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减速箱需要安装驻车机构以满足法规要求,否则整车无法使用EPB。PEU(动力控制单元)体积较大与减速箱分开供货,为保证逆变器和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不得不加大其外形尺寸,这将导致驱动系统整体占用空间的增大,与尽可能确保汽车的乘用空间形成矛盾。尤其是汽车的后轮位置,由于没有车头发动机舱那样的可供配置尺寸较大的电驱动系统的空间,故无法针对后轮的驱动配置这样的电驱动系统,不得不另行设计驱动系统的布置,导致成本增加。不利于整车子系统集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结构庞大且无法继承PEU系统、传动效率较低的缺陷,提出一种新能源纯电动一体式驱动装置及其驻车控制策略,容错率高,逻辑严谨,同时避免意外的高速强制驻车情况,确保驾驶员的驻车安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由PEU端盖、PEU减速箱壳体、电机减速箱壳体和端盖总成依次固定连接构成的壳体部分,以及依次设置于壳体部分内的PEU散件、EPP(电子驻车驱动装置)、机械驻车机构、输入轴以及驻车电机,其中:EPP与驻车电机的控制端相连并输出驻车或解锁指令,驻车电机的输出端与机械驻车机构相连,EPP与减速箱相连并采集整车信号、EPP信号、PEU信号和EPB信号后输出至VCU(整车控制器),EPP与VCU相连并接收驻车或解锁的执行指令。
所述的机械驻车机构中包括蜗轮蜗杆、棘爪和棘轮,其中:蜗轮蜗杆通过带动棘爪将棘爪驻入棘轮实现驻车或通过带动棘爪将棘爪从棘轮之中拔出实现解锁。
所述的蜗轮蜗杆内设有与VCU相连的霍尔传感器,该传感器检测转角位置并输出至VCU。
本发明涉及上述新能源纯电动一体式驱动装置的驻车控制方法,VCU根据EPP采集获得的整车信号进行驻车判断和解锁判断,并将判断后的驻车或解锁的执行指令分别输出至EPP、PEU和EPB,而后根据EPP反馈回的EPP信号、PEU信号以及EPB信号判断驻车或解锁是否成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驻车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驻车解锁流程示意图;
图中:PEU端盖1、PEU散件2、绝缘块3、EPP4、输入轴5、电机转子总成6、端盖总成7、内水套8、电机定子9、电机减速箱壳体10、机械驻车机构11、PEU减速箱壳体1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由PEU端盖1、PEU减速箱壳体12、电机减速箱壳体10和端盖总成7依次固定连接构成的壳体部分,以及依次设置于壳体部分内的PEU散件2、EPP4、机械驻车机构11、输入轴5以及驻车电机,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未经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87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B2C型共享汽车快速换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自动拉紧手刹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