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罗马柱生产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24883.5 | 申请日: | 2018-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4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孝贞;蔚永红;刘玉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丹生态家居(荆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44C5/00 | 分类号: | B44C5/00;B44B1/00;B44B1/06 |
| 代理公司: | 广东翰锐律师事务所 44442 | 代理人: | 杨炳财 |
| 地址: | 448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木材本体 罗马柱 粘贴膜 生产工艺 侧壁下边缘 雕刻加工 加工工序 节省材料 吸塑方式 折弯成型 制造成本 胶水 胶水层 加热 吸塑 粘结 背面 耗时 覆盖 制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罗马柱生产工艺,对一块木材本体进行CNC雕刻加工;粘贴膜通过加热吸塑方式覆盖木材本体,使得粘贴膜的边沿包裹至木材本体的侧壁下边缘,粘贴膜与木材本体之间通过胶水层粘结在一起;在吸塑完成的木材本体背面铣V槽;将胶水涂在所述木材本体的V槽中;沿V槽中线将所处木材本体折弯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罗马柱生产工艺,加工工序简单,耗时短,制造效率高,节省材料,降低了罗马柱的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居装潢领域,确切的说是一种罗马柱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家居装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顶线、罗马柱等是居室装修中非常重要的构造节点,不仅能够使结合部位更加牢固,而且对居室的美观非常重要。
罗马柱可以增加家居装饰的欧式风格,起装饰作用,相对于板材定制的局限性,罗马柱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它的板材丰富多样,有多种可供大家选择并且十分环保。但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两块木材木料进行雕刻,打磨、喷胶,进行吸塑处理以后,再把两块木料切割成梯形,再用粘贴的方式将两个木料的切面紧密贴合,耗费材料,加工工序复杂,耗时长,粘合处有拼缝,制造效率低,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罗马柱生产工艺,加工工序简单,耗时短,制造效率高,节省材料,降低了罗马柱的制造成本。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罗马柱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对一块木材本体进行CNC雕刻加工,雕刻出罗马柱的表面造型,所述表面造型呈左右对称;
(2)、将胶水喷到所述木材本体的表面,先喷侧面,再喷正面,表面喷胶时,喷枪扫一道即可,对于经雕刻后的表面易渗入胶之处,增加喷胶量;
(3)、喷胶后木材本体的表面胶水厚薄均匀,边部见白即可,把喷好胶的木材本体放于陈列架上存放,待干20-50min;
(4)、把垫板均匀放于吸塑机的吸池上,垫板的高度为16-25mm,垫板之间的缝隙为30-50mm,将木材本体放置在吸塑机的垫板上,垫板四周应比木材本体缩进1-10mm;
(5)、检查垫板没有超出木材本体,将粘贴膜完全覆盖吸池,通过吸塑机的压梁压紧粘贴膜,打开控制开关,吸塑机内的吸池准备抽真空预热;
(6)、对木材本体上的粘贴膜进行吸塑前,预热时间为20~25秒、预热温度为108~120℃;
(7)、对木材本体上的粘贴膜进行吸塑处理,先抽气,抽气时间为90~96秒,后加热与加压同时进行并持续80~86秒,加热温度为235~245℃、加压压力为0.045~0.06Mpa,使得粘贴膜的边沿至少包裹至木材本体的侧壁下边缘,粘贴膜与木材本体之间通过胶水粘结在一起;
(8)、吸塑后,检查木材本体与粘贴膜之间粘结的状态,剔除出次品;
(9)、对多余的粘贴膜进行修剪,修剪后粘贴膜要与木材本体的表面平齐且不能伤及芯材;
(10)、修剪好后,将几块相同规格木材本体平放于平面上,在其上面用其他物体加压,并陈列一段时间,以防变形;
(11)、在吸塑完成的木材本体的背面铣一个V槽,V槽的角度为90度,V槽底部与所述木材本体的底部的距离应小于0.2mm;
(12)、将胶水涂在所述V槽中;
(13)、沿V槽中线将所处木材本体折弯成型,木材本体左右两端的夹角为90度。
优选地,步骤(3)中、木材本体的表面胶水为固体胶水时,把喷好胶的木材本体放于陈列架上存放,待干25-3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丹生态家居(荆门)有限公司,未经亚丹生态家居(荆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48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