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顶管作业中防管道退进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21207.2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10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杨佳俊;李小杰;刘亚松;王鹏;全有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先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5 | 代理人: | 孙甫臣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业 管道 装置 及其 制作方法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顶管作业中防管道退进装置,由结构相同的左、右两部分组成,均包括活动组件和固定组件;其中固定组件由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滑槽,以及安装在底座上远离顶管入口侧的配重组成;活动组件由限位件和滑动件组成,所述滑动件与所述配重弹性连接,滑动件的底部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限位件固定在所述滑动件上,所述限位件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其一条直角正对所述顶管入口。本发明中在顶管入口布置防管道退进装置,在管道顶进过程中,限位件和滑动件在管道的挤压下沿滑槽滑动,不会影响管道正常行进,管道完成顶进后,限位件和滑动件复位,限位件紧顶顶管入口内的管道,防止已顶进管道在下管间隙后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顶管施工中防止已顶进管道后退造成顶管上方土地沉陷等问题的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道路被频繁开挖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一项非开挖施工技术——顶管施工技术,不需开挖地面,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路、河道、湖泊、建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解决了市政施工难题,而且,顶管施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已越来越普及,已运用到给排水、煤气、电力、通信等管道的施工。
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其原理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坑内吊起。管道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埋设在两坑之间。
为了保证管道顶进在下管间隙中,已顶进管道不会后退并造成顶进前方土体下沉,通常采用人工对工作井内入口处管道进行位移限制。但是该方法不仅无法有效保证管道退进效果,实施过程还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工。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顶管施工中防止已顶进管道退进的装置,防止已顶进管道在下管间隙后退,保证顶进前方土体不下沉,实施方便快捷,同时减少了人工数量。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顶管作业中防管道退进装置,由对称设置在顶管入口两侧的左、右两部分组成,待顶进管道由左、右两部分夹持送入所述顶管入口中;
左、右两部分结构相同,均包括活动组件和固定组件;其中固定组件由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滑槽,以及安装在底座上远离顶管入口侧的配重组成;活动组件由限位件和滑动件组成,所述滑动件与所述配重弹性连接,滑动件的底部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限位件固定在所述滑动件上,并由所述滑动件带动、沿滑槽在靠近或远离所述配重的方向上滑动,所述限位件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其一条直角边固定在所述滑动件上,另一直角边正对所述顶管入口;
左、右两部分的两限位件夹持待顶进管道,管道沿两限位件的斜面进入顶管入口,并推动所述限位件向配重靠近;管道顶入后,所述限位件向远离配重侧滑动复位,其正对顶管入口的一面贴紧管道,限制管道的退进。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地技术方案为,所述限位件的斜面上设置有导轨,导轨上安装有托座,所述托座沿导轨滑动,靠近或远离所述顶管入口,顶管在顶进过程中坐于所述托座上。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为弦杆围合成的桁架结构,限位件的内部设置有多根纵横交错的加固腹杆。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的滑槽为两道,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两侧。
优选地,所述滑动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竖杆和若干垂直固定在两竖杆之间的限位件固定横杆,所述限位件固定在所述限位件固定横杆上,两竖杆的底端分别伸入底座上的两滑槽内。
优选地,两竖杆之间还垂直固定有若干连接横杆,每个连接横杆上均设置有至少一道压缩弹簧,所述滑动件通过各压缩弹簧与所述配重弹性连接。
本发明所述顶管作业中防管道退进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12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