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轮机转子焊接接头检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121198.7 | 申请日: | 2018-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33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 发明(设计)人: | 徐宁;童忠贵;刘晓睿;马龙;夏樑;刘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陈婷婷 |
| 地址: | 215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轮机 转子 焊接 接头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轮机转子焊接接头检测系统,至少包括用以夹持检测探头沿焊接接头表面运动的扫查机器人,所述扫查机器人包括可沿所述焊接接头表面行走的机座、安装在所述机座中部用以夹持检测探头的夹持组件、安装在所述机座上用以驱动所述夹持组件相对所述机座位置调整的第一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机座底部的驱动轮、用以驱使所述驱动轮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通信连接对其工作状态进行控制的控制器,以及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和所述控制器分别提供动力的动力装置,本发明的检测系统可方便的实现对焊接接头的检测,从而保证汽轮机组稳定高效的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轮机转子焊接接头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焊接转子具有结构紧凑、强度高、加工方便、材料利用合理和转子刚性好等诸多优点,但在优点突出的背后也存在不足,如:对材料的焊接性能要求高、对焊接工艺及检验检测技术要求高以及存在焊接接头性能薄弱区等。由于薄弱区的存在,为保证转子的安全运行,定期检查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汽轮机作为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电站的安全经济运行。随着汽轮机技术的发展,汽轮机焊接转子的应用日益广泛,需要研发出可靠的解决方案保证机组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
在制造阶段转子焊接接头的检测安排在叶片安装之前进行,因为叶片没有安装,所以相邻叶轮之间的宽度和深度满足手动检测的条件。制造阶段一般采用如下检测步骤:利用肉眼目视的方式检测焊接接头表面的缺陷,利用磁粉检测的方法检测焊接接头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利用常规超声检测的方法检测焊接接头内部缺陷。
但是在汽轮机转子的运行阶段,所有叶片均已安装就位,受空间限制,转子焊接接头的很多部位难以直接近距离检查或采用手动的方式将探头放置在指定位置,并且汽轮机运行以后的工况使焊接接头的应力分布发生了变化,产生的缺陷也和制造阶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制造阶段的检测工艺在汽轮机组运行阶段不再适用,因而需要研发新的适用于汽轮机转子焊接接头的检测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轮机转子焊接接头检测系统,可方便的实现对焊接接头表面和内部缺陷的检测,从而保证汽轮机组稳定高效的运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轮机转子焊接接头检测系统,至少包括用以夹持检测探头沿焊接接头表面运动的扫查机器人,所述扫查机器人包括可沿所述焊接接头表面行走的机座、安装在所述机座中部用以夹持所述检测探头的夹持组件、安装在所述机座上用以驱动所述夹持组件相对所述机座位置调整的第一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机座底部的驱动轮、用以驱使所述驱动轮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通信连接并对其工作状态进行控制的控制器,以及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和所述控制器分别提供动力的动力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扫查机器人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相通讯的遥控器,所述的控制器中设有无线通讯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水平驱动器、与所述第一水平驱动器相连用以驱动所述夹持组件沿水平方向运动的第一水平驱动电机、第一竖直驱动器、与所述第一竖直驱动器相连用以驱动所述夹持组件沿竖直方向运动的第一竖直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水平驱动器和所述第一竖直驱动器与所述控制器分别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平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滚珠丝杠与支撑件相连,所述支撑件架设于所述滚珠丝杠的上方且朝向所述滚珠丝杠的两侧部延伸,所述机座位于所述滚珠丝杠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滑轨,所述支撑件的两端部分别滑动配合的设于两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竖直驱动电机有两个,两所述第一竖直驱动电机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件的两侧,当所述第一水平驱动电机转动,所述支撑件带动所述第一竖直驱动电机沿所述第一滑轨直线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11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海洋环境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