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皮输送活性益生菌的可溶性微针阵列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20628.3 | 申请日: | 2018-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8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 发明(设计)人: | 林迪安;陈惠琄;杨柏儒;柳成林;肖帅;何根;杭天;杨成端;谢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中山大学研究院;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左恒峰 |
| 地址: | 528399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针 益生菌 针体 生物相容性材料 制备方法和应用 低聚异麦芽糖 微针阵列贴片 活性益生菌 冻干粉 壁材 皮肤 技术结合 微针阵列 新陈代谢 真皮组织 组织间液 表皮层 有机酸 表皮 真皮 基底 乳酸 制备 融为一体 溶解 创伤 复苏 上层 体内 扩散 释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皮输送活性益生菌的可溶性微针阵列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可溶性益生菌微针由微针基底与可溶性微针针体组成,其中可溶性微针针体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微针针体内包含有低聚异麦芽糖作为壁材的益生菌冻干粉。申请人首次将益生菌和微针技术结合起来,首创益生菌微针。所述微针针体利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可以和皮肤融为一体,不会造成创伤。益生菌利用低聚异麦芽糖作为壁材制备成冻干粉的状态,此时益生菌处于有活性且未复苏的状态。而在将微针阵列插入皮肤后,微针针体会被表皮层和真皮上层的组织间液溶解,释放活性有益菌到表皮及真皮组织并进行扩散,并通过益生菌自身的新陈代谢产生有机酸、乳酸等物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皮输送活性益生菌的可溶性微针阵列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皮肤像肠道一样,充满了细菌,真菌,酵母,和病毒,所有的这些被称为微生物组。有些细菌或真菌实际上是有益于人体健康和正常生理功能的,而有些则会影响人体健康或引起人体病变,还有一些平时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细菌,在某些条件下会转化变成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病原体。例如:在皮肤受损时,皮肤上原本无害的常驻菌就会变成病原体而导致痤疮和毛囊炎。如丙酸杆菌(轻微酸性环境)、葡萄球菌、微球菌、棒状菌都是皮肤的常驻菌,当皮肤健康时这种常驻菌与人共生,但是当皮肤受到损害时,这种常驻菌就变成了病原体导致皮肤感染。皮肤的微生物组的生长状况常受到表皮的pH值、皮脂含量、屏障功能和水合作用等等的影响,弱酸性的皮肤(pH~5.5)能维持大部分常驻菌在表皮的生态平衡,使皮肤更具有抗感染能力。传统观点下,微生物是皮肤损伤和炎症的重要病原,医学中使用抗生素一类药物来杀死有害微生物,但同时也可能伤及有益微生物。研究表明,皮肤菌群的改变在皮肤病发生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目前,对人体内和体表的微生物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负责并启动了“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等项目的研究,目标在于梳理生活在人类肠道和皮肤上的微生物。很多关于益生菌有助于预防皮肤病和改善皮肤条件的研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基于益生菌与皮肤健康的研究,已经有越来越多成果应用于基于益生菌的护肤产品。
目前我们摄入益生菌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口服含有活性菌的饮料,如发酵牛奶。由于肠道健康与皮肤健康也有一定联系,通过口服益生菌也可达到一定程度改善皮肤健康的效果。但是通过口服,益生菌要经过人体的胃部,由于胃部是低pH值的环境,会导致大量益生菌失去活性而不起作用,因此口服益生菌的方式对皮肤的改善效果就变得很微小,且见效很缓慢。
近年来,发酵护肤品推出市面且消费者接受度极高,此类益生菌皮肤护理产品主要含有活的细菌,或者细菌提取物,或提高微生物活性的成分如益生元。不管哪种益生菌皮肤护理产品,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皮肤的有益菌数量。然而,使用时直接将发酵护肤品涂抹于皮肤上。由于角质层的阻挡作用,绝大部分活性养分及益生菌难以进入活性表皮层和真皮层而真正发挥作用。
为了进一步促进透皮吸收,有的功效产品使用具有生物相容性分子膜包裹有益菌,如使用磷脂微囊作为功效物质的载体,磷脂微囊经皮脂腺、汗腺甚至毛囊直接进入皮肤下层,达到透皮作用。但是这种使用具有生物相容性微胶囊的传递方法仍然无法很好地解决渗透性问题。因为角质层的阻挡作用,采用微胶囊方法的功效有益菌产品,其中的绝大部分活性养分难以进入活性表皮层和真皮层,也无法达到期望结果的有益菌的用量。
由于益生菌的摄入障碍主要是皮肤的渗透问题。皮肤的屏蔽层阻挡着外界微生物的进入。要使益生菌发挥更大作用,就要突破皮肤的屏蔽。此外,如果能突破皮肤的屏障,还需要控制输送途径不会导致皮肤表面的创伤过大,此外,活性养分及益生菌在皮肤细胞的组织环境中是否能存活,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中山大学研究院;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中山大学,未经佛山市顺德区中山大学研究院;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06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用踏动机械式消毒液洗手设备
- 下一篇: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护理按摩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