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回收单束后张无粘结预应力地下连续墙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17860.1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5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胡祖光;侯建青;张德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18 | 分类号: | E02D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连续墙 预应力筋 钢绞线 钢筋笼 无粘结预应力筋 无粘结预应力 可回收 外套管 钢筋笼吊装 混凝土浇筑 钢筋用量 结构施工 施工成本 抗裂度 可重复 顶面 减小 卸荷 张拉 施工 伸出 回收 配置 | ||
本发明提供给了一种可回收单束后张无粘结预应力地下连续墙及施工方法,通过在钢筋笼中配置预应力筋,在地下连续墙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提高了地下连续墙的抗裂度,减小了地下连续墙的断面,减少了普通钢筋用量,减轻地下连续墙钢筋笼重量,降低钢筋笼吊装难度和风险。并且,由于每根预应力筋为无粘结预应力筋,所述无粘结预应力筋包括外套管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套管内的钢绞线,且每根预应力筋呈U型布置于钢筋笼上,预应力筋的两端伸出拟建地下连续墙段的顶面,当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对预应力筋的钢绞线进行卸荷和回收,钢绞线可重复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基坑、地下构筑物、水利水电、矿山、环保和港湾等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回收单束后张无粘结预应力地下连续墙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施工法又称混凝土帷幕法,是在地面沿着拟建的地下结构或高层建筑基坑的周边,用特制的挖槽机械,在泥浆护壁状态下开挖一定长度的沟槽,然后将钢筋笼吊放入沟槽,用导管法在充满泥浆的沟槽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从沟槽底部逐渐向上浇筑,同时将泥浆置换出来,在地下形成钢筋混凝土墙段,即地下连续墙段,把各单元墙段用接头逐一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内部的钢筋设计根据地下连续墙在地下结构的施工和使用的全程过程中所受到的最大荷载进行计算。在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前,地下连续墙所受到的内力大于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所受到的内力。现有技术中,没有利用这一特性,对地下连续墙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差额部分的配筋进行回收,造成了钢材的浪费和成本的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回收单束后张无粘结预应力地下连续墙及施工方法,在现有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基础上,配置了无粘结预应力筋,提高了抗裂度,减小了断面,减少了普通钢筋用量,减轻地下连续墙钢筋笼重量,并且每束预应力筋为无粘结预应力筋,线型采用开口向上的U型布置,通过卸荷后预应力筋可回收并可重复利用,降低造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回收单束后张无粘结预应力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包括:
槽段开挖施工;
将安装有若干预应力筋的钢筋笼吊装至槽段内,每根预应力筋呈U型安装于钢筋笼上,预应力筋的两端伸出拟建地下连续墙段的顶面,每根预应力筋为无粘结预应力筋,所述无粘结预应力筋包括外套管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套管内的钢绞线;
将安装有预应力筋的钢筋笼吊装至槽段内;
浇筑槽段混凝土形成地下连续墙段;
预应力筋的两端均依次安装锚垫板以及锚具;
张拉预应力筋的钢绞线;
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预应力筋的钢绞线的卸荷和回收。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回收单束后张无粘结预应力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中,所述锚垫板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锚垫板设置于地下连续墙段的顶面,所述锚环设置于所述锚垫板上,所述锚环具有贯通的锥形孔,所述预应力筋的钢绞线依次穿经锚垫板的通孔、锚环的锥形孔,所述夹片放入锚环的锥形孔内并围绕所述钢绞线设置,所述夹片与钢绞线相接触的表面设有锯齿,所述夹片相对锚环向外移动时放松钢绞线,夹片相对锚环向内移动时咬紧钢绞线。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回收单束后张无粘结预应力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中,所述预应力筋布置于钢筋笼两侧的钢筋网内侧,每根预应力筋具有两根相平行的竖直段,位于钢筋笼同一侧的所有预应力筋的竖直段等间距设置。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回收单束后张无粘结预应力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中,当地下连续墙段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采用前卡式双作用穿心千斤顶张拉预应力筋的钢绞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78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