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16538.7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75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杨发胜;赵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创同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9 | 代理人: | 蔡纯;范芳茗 |
地址: | 2153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栅极 驱动 电路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栅极驱动电路以及显示装置,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级栅极驱动单元,分别通过多条栅极线提供栅极驱动信号,每级栅极驱动单元根据相应的延迟启动信号和/或非本级的栅极驱动信号产生本级的栅极驱动信号;以及延迟模块,根据至少一个启动信号产生多个延迟启动信号,延迟启动信号的数量多于启动信号的数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栅极驱动单元无需增加启动信号数目就能够在四相控制模式或六相控制模式下稳定工作,增大每个栅极驱动单元的预充电时间,提高栅极驱动模块的温度承受阈值,可有效解决了栅极驱动模块在低温输出异常的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栅极驱动电路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备轻薄、节能、无辐射等诸多优点,广泛运用于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摄录放影机、智能电视、移动终端或个人数字处理器等产品上。以液晶显示装置应用于手机上为例,在手机的体积一定的前提下,用户一般希望屏幕能够尽可能的大,因此如何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成为业界广泛研究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
图1示出传统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传统的显示装置1000包括显示面板1100、源极驱动电路1200以及栅极驱动电路1300。显示面板1100包括排成m×n阵列的m×n个像素单元1110、n条栅极线G[1]至G[n]以及m条源极线S[1]至S[m],m和n分别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每个像素单元1110中包含像素电极以及用于导通或关断该像素电极的晶体管,所述晶体管例如为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TFT)。在显示面板1100中,位于同一行(所述“行”例如对应图中所示的横向方向)的像素单元1110中的各晶体管的栅极相连并向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引出一条栅极线,n行像素单元1110向显示面板1100两侧的边缘区域交替引出栅极线G[1]至G[n];位于同一列(所述“列”例如对应图中所示的纵向方向)的像素单元1110中的各晶体管的源极相连并引出一条源极线,m列像素单元1110分别引出源极线S[1]至S[m];各像素单元1110中,晶体管的漏极与像素电极相连。源极驱动电路1200为源极线S[1]至S[m]提供第二驱动信号,用于对像素单元输出灰阶电压,栅极驱动电路1300为栅极线G[1]至G[n]提供第一驱动信号,用于控制各行像素单元1110的选通与关断。源极驱动电路1200与栅极驱动电路1300可以分别由源极驱动芯片(Source IC)与栅极驱动芯片(Gate IC)实现。
图1中仅示出了显示装置1000的部分像素单元、部分栅极线与部分源极线的走线图,在实际生产与设计中,以一个解析度为1280×720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例,共有720条栅极线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左右两侧的边缘区域走线,单侧的栅极线走线则有360条(即720/2),按照每条栅极线走线的宽度为5微米、每两条栅极线走线之间的间隔为5微米来计算,单侧的栅极线走线的总宽度就要1.8毫米,这个宽度使显示装置难以达到窄边框的要求。
图2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现有技术采用集成栅极驱动电路(gate driver inarray,GIA)来改善上述栅极线的走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65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