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DAS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08957.6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4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吴贤静;孙涛;李娟;束照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赵景平;张春雨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测试系统 车辆信息 第一数据 定位模块 目标车辆 测试车辆 功能测试 数据模块 控制器 采集 存储 测试策略 测试环境 测试效率 存储测试 存储目标 第二位置 第一位置 模块发送 通信连接 行驶工况 预先设置 预设 保存 封闭 应用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ADAS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测试系统包括:测试车辆、目标车辆、定位模块、第一数据模块、第二数据模块和ADAS控制器;第一数据模块,用于存储定位模块获得的第一位置信息,采集并存储测试车辆的第一车辆信息;第二数据模块,用于存储定位模块获得的第二位置信息,采集并存储目标车辆的第二车辆信息,向第一数据模块发送所采集的第二车辆信息;ADAS控制器,用于按照预设测试策略进行测试,保存功能测试数据。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ADAS功能测试时,可以在封闭的测试道路上进行测试,提高测试环境的安全性;又因测试车辆可以与目标车辆通信连接,因而可以预先设置目标车辆的行驶工况,提高测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ADAS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行车安全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汽车主动安全方面的需求也愈加强烈,如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t System)在汽车主动安全方面的应用。其中,ADAS可以包括BSD(Blind spot detection,盲点检测系统)、LDWS(Lane departurewarning system,车道偏离报警系统)和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自适应巡航系统),等等。
一般的,ADAS预测到危险情况时,可以采取声光方式报警,还可以在驾驶员无动作时主动介入车辆底盘系统进行主动控制,能够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为给驾驶员提供安全可靠的行车指导,需要对ADAS进行必要的功能测试。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安装有ADAS的测试车辆放置于真实道路中,并将真实车辆作为ADAS测试的参考车辆,通过选择合适的参考车辆来获得测试所需的行驶工况,从而完成对ADAS的功能测试。
然而,真实道路是一个开放的行车环境,即除了可以进行ADAS功能测试外,更主要功能是用于真实车辆的行驶,也就是说,并非针对ADAS功能测试而设置。可见,在真实道路上进行ADAS功能测试时,真实道路中行驶的真实车辆容易导致ADAS测试的安全性低;而且作为参考车辆的真实车辆所提供的行驶工况容易被其他真实车辆的行驶而中断,导致测试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DAS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以解决ADAS功能测试过程中安全性低和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ADAS测试系统,所述ADAS测试系统包括:安装有待测试ADAS的测试车辆、目标车辆、定位模块、第一数据模块、第二数据模块和ADAS控制器;其中,
所述定位模块,用于获得所述测试车辆的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目标车辆的第二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数据模块,用于存储所述第一位置信息,采集并存储所述测试车辆的第一车辆信息,以及接收并存储所述第二数据模块发送的第二车辆信息;
所述第二数据模块,用于存储所述第二位置信息,采集并存储所述目标车辆的第二车辆信息,以及向所述第一数据模块发送所采集的第二车辆信息;
所述ADAS控制器,用于按照预设测试策略进行ADAS功能测试,从所述第一数据模块中获取相应信息并保存为功能测试数据。
优选的,所述定位模块包括:差分基站、第一基站天线、第二基站天线、第一GPS天线、第二GPS天线、计算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GPS天线和所述第二GPS天线,分别安装于所述测试车辆和所述目标车辆的车顶正中靠近车头的位置,分别用于以GPS卫星定位方式得到所述测试车辆、所述目标车辆的低精度位置信息;
所述差分基站,用于实时测量所述测试车辆和所述目标车辆之间的修正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89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