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座椅控制系统、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04009.5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76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凑宗笃;石原一;平山健太;松本学;西村洋祐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02 | 分类号: | B60N2/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国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控制系统、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车辆座椅控制系统(1)具备:角度检测部(308a),其检测将座面部与靠背部(302)连结成旋转自如的连结部(308)的角度;框体(311),其具备一对纵框(311a、311b)和将一对纵框彼此连结的横框(311c),且以收纳自如的方式设置于座面部;腿支承部(312),其具有与横框的延伸方向平行的第一旋转轴(Lb),且在框体的内侧相对于框体设置成旋转自如;驱动部(315),其设置于一对纵框中的至少一方的基端(B1),且使从座面部出来的状态的框体绕着与横框的延伸方向平行的第二旋转轴(La)旋转;以及控制部(160),其在车辆的至少自动驾驶时,基于角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对驱动部进行控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基于在2017年2月10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7-023192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本发明涉及车辆座椅控制系统、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使乘客的就座舒适而在车辆用座椅上设置有放脚台。在日本国特开2000-23782号中记载了相对于座椅的就座部出入自如的放脚台。该放脚台具备相对于就座部出入自如的可动底座和相对于底座被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放脚构件。
然而,近年来,关于自动驾驶,实用化不断进展。与此相伴,关于基于车辆的行驶状态来对供乘客就座的座椅的功能进行控制的技术的研究也不断进展。在车辆为自动驾驶模式时,乘客有时从座椅使用放脚台等来取得放松姿态。然而,在以往的技术中,未根据车辆的驾驶模式的变化对放脚台进行控制来保持乘客的放松姿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用于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来对乘客的腿部进行支承的控制的车辆座椅控制系统、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车辆座椅控制系统、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车辆座椅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角度检测部,其检测将座面部与靠背部连结成旋转自如的连结部的角度;框体,其具备一对纵框和将所述一对纵框彼此连结的横框,且以收纳自如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座面部;腿支承部,其具有与所述横框的延伸方向平行的第一旋转轴,且在所述框体的内侧相对于所述框体设置成旋转自如;驱动部,其设置于所述一对纵框中的至少一方的基端,使从所述座面部出来的状态的所述框体绕着与所述横框的延伸方向平行的第二旋转轴旋转;以及控制部,其在车辆的至少自动驾驶时,基于所述角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对所述驱动部进行控制。
(2)在上述(1)的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车辆座椅控制系统还具备:袋体部,其安装于所述框体的内侧或所述腿支承部的上表面中的任一方,且能够膨胀成对乘客的腿部进行夹持的形状;以及加压部,其通过流体使所述袋体部膨胀,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车辆的自动驾驶时使所述加压部工作。
(3)在上述(2)的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框体由管状构件形成,所述流体经由所述管状构件的内部向所述袋体部流入。
(4)在上述(2)的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乘客的操作来变更所述加压部的控制形态。
(5)在上述(2)的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车辆座椅控制系统还具备检测所述框体相对于所述座面部出入的情况的检测部,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而开始所述驱动部及所述加压部的控制。
(6)在上述(2)的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车辆座椅控制系统还具备对所述袋体部施加温度变化的热源部,所述控制部基于乘客的操作来对所述热源部进行控制,从而对所述袋体部施加温度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40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