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薄精密软态不锈钢带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02934.4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6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卜春成;徐驰;冯亚亚;祁志祥;李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8/02 | 分类号: | C21D8/02;C21D9/52;B21C3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邹伟红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带 光亮退火 软态 精密 轧制 立式光亮退火炉 光泽度 拉矫 制作 可逆式冷轧机组 不锈钢带表面 精密不锈钢带 热轧不锈钢板 软式电热片 维氏硬度HV 变形抗力 精密弹簧 精密零件 在线调节 幅宽 薄型 辊拉 冷轧 炉内 露点 不锈钢 机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精密软态不锈钢带制作方法,以热轧不锈钢板卷为原料,采用二十辊可逆式冷轧机组、立式光亮退火炉、二十三辊拉矫机组制作该超薄精密软态不锈钢带,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次轧制、光亮退火、第二次轧制、光亮退火、第三次轧制、光亮退火、拉矫。本发明通过三次冷轧、三次光亮退火、拉矫后,该工艺不仅克服了不锈钢变形抗力大的难题,降低了精密不锈钢带厚度的最低下限,而且能够在线调节不锈钢带硬度;立式光亮退火炉炉内露点低于‑75℃,经三次光亮退火,能够进一步提高不锈钢带表面光泽度,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制得厚度0.005~0.1mm,幅宽200~1350mm,140≤维氏硬度HV≤180,光泽度≥700GU的超薄精密软态不锈钢带,可广泛应用于薄型精密零件、软式电热片、精密弹簧等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不锈钢冷轧领域,涉及一种超薄精密软态不锈钢带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石油化工、精密医疗器械、电子信息、通讯、仪器仪表、环保能源、轻工纺织等高新技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提高。这些行业对软态不锈钢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厚度规格进一步减小,同时需要保证尺寸精度、平整度及表面质量。在保证表面装饰性和耐腐蚀性不变的情况下,不锈钢产品厚度减小,幅宽增大,可减少不锈钢材用量,实现节能、减材、减排。
然而,不锈钢合金含量一般在20%以上,其基体强度高,变形抗力是普碳钢的两倍左右。不锈钢带在冷轧时通过位错增殖塞积发生硬化,冷轧变形越大,加工硬化程度也越高,限制了其厚度下限。另外,在生产一定厚度规格不锈钢板带时,增加板带幅宽,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然而幅宽增大时,难以保持板带横截面上变形均匀,并在带材宽度方向产生相互作用的残余内应力,导致板带各处厚差不一,形成板形缺陷。此外,超薄精密软态不锈钢板带对表面质量的要求也极为严格,必须去除冶金和加工缺陷,防止擦划,严格控制轧制工艺,并采用特殊的光亮退火及拉矫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超薄精密软态不锈钢带制作方法,制得的不锈钢带厚度降低,幅宽增大,维氏硬度满足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薄精密软态不锈钢带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次轧制:将厚度2.5~3.0mm的热轧不锈钢板卷轧制成厚度为0.3~0.8mm的不锈钢带;
步骤二、第一次光亮退火:将步骤一中所得的不锈钢带进行退火,并快速冷却;
步骤三、第二次轧制:将步骤二中所得光亮退火后的厚度为0.3~0.8mm的不锈钢带轧制成厚度为0.03~0.16mm的不锈钢带;
步骤四、第二次光亮退火:将步骤三中所得的不锈钢带进行退火,并快速冷却;
步骤五、第三次轧制:将步骤四中所得光亮退火后的厚度为0.03~0.16mm的不锈钢带轧制成厚度为0.005~0.1mm的不锈钢带;
步骤六、第三次光亮退火:将步骤五中所得的不锈钢带进行退火,并快速冷却,得到半成品软态不锈钢带;
步骤七、拉矫:将步骤六中所得半成品软态不锈钢带进行拉矫,制得厚度0.005~0.1mm,幅宽200~1350mm,140≤维氏硬度HV≤180,光泽度≥700GU的超薄精密软态不锈钢带。
其中,步骤一中,所述轧制力为8000~9000KN,轧制张力为500~600KN,轧制速度为600~800m/min,轧制油喷射速度为1000~1200L/min。
步骤二中,所述立式光亮退火炉内氢气露点为-75℃,炉内温度为1000~1100℃不锈钢带行带速度为60~80m/min。
步骤三中,所述轧制力为7000~8000KN,轧制张力为400~500KN,轧制速度为400~600m/min,轧制油喷射速度为900~1100L/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29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