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式支架模板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02930.6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6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陆立君;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利信新型建筑模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沈淼;刘乾帮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架 内顶板 成型管 内侧板 侧壁 地下综合管廊 移动式支架 驱动机构 垂直管 外侧板 弯折部 驱动 管廊 滚轮 第一驱动机构 高效快速 内部侧壁 驱动电机 驱动滚轮 外部侧壁 地面端 出管 顶壁 端弯 施工 有向 转动 背离 抵触 修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式支架模板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位于管廊内的第一支撑架和位于管廊外的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均设置有滚轮与驱动滚轮转动的驱动电机,第一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成型管廊内部顶壁的上内顶板、用于成型管廊内部侧壁的两个内侧板,第一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内顶板向背离滚轮侧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内侧板沿着垂直管廊侧壁的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二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成型管廊外部侧壁的外侧板、用于驱动外侧板向垂直管廊侧壁方向运动的第三驱动机构,内侧板背离地面端设置有向内顶板端弯折的弯折部,使用时,内顶板的侧壁与弯折部端面抵触,可以高效快速的修建出管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式支架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的设施,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长公用设施。一般综合管廊沿着基础道路配套设置,即综合管廊设于基础道路的下方并与基础道路并行,该综合管廊用于容置地下管线,解决地下管线的敷设问题。
综合管廊一般采用矩形结构,其施工过程为先挖掘出管廊隧道,然后在管廊隧道内施工出管廊结构,管廊结构为混凝土结构,现有的常规做法为采用预制构件拼接而成,或者是现浇混凝土而成,采用预制构件施工时,需要吊装运送至施工位置再拼接等操作,施工繁琐,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需要支模浇筑再拆模运送至下一施工区域再进行支模浇筑等操作,施工的作业量大,施工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式支架模板,具有施工效率高、施工简单的优点。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式支架模板,包括位于管廊内的第一支撑架和位于管廊外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均设置有滚轮与驱动滚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成型管廊内部顶壁的上内顶板、用于成型管廊内部侧壁的两个内侧板,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内顶板向背离滚轮侧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内侧板沿着垂直管廊侧壁的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成型管廊外部侧壁的外侧板、用于驱动外侧板向垂直管廊侧壁方向运动的第三驱动机构,所述内侧板背离地面端设置有向内顶板端弯折的弯折部,使用时,所述内顶板的侧壁与弯折部端面抵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在需要建造管廊的位置架设轨道,然后将第一支撑架置于轨道上,并使得第一支撑架位于需要制造的管廊内部,然后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内侧板运动至预定位置,之后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内侧板运动至预定位置,此时将在需要浇筑的管廊内部形成支撑模,之后将第二支撑架置于需要制造的管廊外部,并通过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外侧板运动至预定位置,此时将在内侧板与外侧板之间形成用于成型管廊侧壁的空间,之后可向内侧板与外侧板之间浇筑混凝土,直至凝固,将形成管廊,然后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内顶板与混凝土分离,之后通过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内侧板和外侧板均与混凝土分离,即可完成施工,整个施工过程简单方便,施工效率高。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底座与设置在底座上的升降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均设置在升降架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升降架沿着垂直管廊顶壁方向运动的第四驱动机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降架与底座可以方便地调节整个设备的高度,以使得该设备可以适用不同高度的管廊,调节时,通过第四驱动机构驱动升降架上升或下降即可完成调节,调节时简单、方便。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均为液压缸。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液压缸驱动力大,工作时稳定。
优选的,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连接架,所述内顶板、内侧板和外侧板均可拆卸连接在连接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利信新型建筑模板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利信新型建筑模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29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生态挡土墙
- 下一篇:一种地铁站厅层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