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97756.0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9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朱桂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本杰明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13/02 | 分类号: | C07C213/02;C07C2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胡茵梦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关山***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丁三醇 合成 工艺 | ||
1.一种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中间体的合成:
S11:将硝基甲烷抽入真空计量罐,待用;
S12:将甲醇抽入合成反应釜,在搅拌下加入多聚甲醛,密闭合成反应釜,搅拌10分钟以上,物料分散均匀;
S13:升温到35℃,开始滴加硝基甲烷和氢氧化钙,滴加过程控制合成反应釜温度35±5℃;
S14:滴加完毕,40℃温度下反应4.5-5小时,得到混合液;
S15:混合液降温到室温,控制室温条件下向其中加入硫酸,调节混合液的pH至6-7;
S16:过滤,滤液进入氢化反应釜;
步骤二,产品粗品的合成:
S21:往氢化反应釜继续加入钯碳催化剂,进行氢气置换;
S22:充入氢气至氢化反应釜内压强达0.3Mpa,升温,维持温度40℃±2℃,压强0.3-0.32Mpa,反应2小时后,确认氢化反应釜内压力不再减小后,升温45℃保温1小时;
S23:压滤回收钯碳催化剂,回收钯碳催化剂套用,得反应产物;
S24:将S23得到的反应产物浓缩到体积的40%,降温到-10℃,析晶,抽滤得到粗品;
所述钯碳催化剂设置在磁性球内,所述磁性球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所述磁性球的外表面贴合包裹一层筛网,所述钯碳催化剂设置于所述磁性球的凹槽与所述筛网之间,所述筛网的直径小于钯碳催化剂的直径;
所述氢化反应釜的转轴的上端同轴且水平套设有密封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置有第一电磁铁;
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铁通电后可将所述磁性球吸至所述壳体的下端面;
所述氢化反应釜的底板内置有第二电磁铁;
其中,所述第二电磁铁通电后与磁性球的磁性相同,且第二电磁铁与第一电磁铁同时充电与断电;
步骤三:产品的精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包括:
S31:将粗品加入精制反应釜,然后加入粗品体积的0.44-0.46倍纯化水,加入活性炭、升温到60-70℃,保持1小时,趁热过滤,滤过液进入结晶反应釜;
S32:降温到-5℃-2℃,过滤或离心,干燥得成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钙在使用前,经过了前处理,所述前处理步骤具体如下:
A1:将氢氧化钙进行研磨并制成粒径为200目的氢氧化钙精细颗粒;
A2:将A1得到的氢氧化钙精细颗粒预冷至-50℃~-60℃;
A3:向容器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并预冷为液体状,向液体状的二氧化碳中均匀加入步骤A2得到的预冷的氢氧化钙精细颗粒;
A4:将容器内的温度降低至-110℃~-120℃,制备成包裹在干冰中的氢氧化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钙精细颗粒与液体状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1:1。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包裹了氢氧化钙的干冰制备成颗粒状且粒径为80-100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铁每隔60s通电一次,每次通电时间为12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本杰明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本杰明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775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